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三问“家庭农场”之中国模式
2013-08-15   来源:《支点》   

  三问:家庭农场如何实现与市场对接?

  虽然大冶的家庭农场试验取得一定成效,然而经营模式较为粗放,同时,市场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农场主的收入。如何使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与市场相对接,是他们下阶段要考虑的事。

  有媒体报道,大冶市明星种粮大户侯安杰在此方面已经先行一步,他正着手购买大型粮食加工设备,将田里的稻谷加工成米,申请自己的商标,统一包装,进城市,进超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猜测,一旦此举成功,侯安杰的2万亩农场很可能会大面积转包,他只坐收租金,把主要赢利点放在粮食加工与销售上面来。

  这仅仅是个猜测,对于大多数家庭农场而言,要想克服市场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当前被普遍看好的模式是与农业企业相对接。十堰渝川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川公司)的模式值得借鉴(详见《支点》杂志5月刊《“各炒一盘菜,共端一桌席”――秦巴山借城镇带建设探索脱贫之道》的报道)。

  渝川公司是湖北省着名的泡菜加工企业,该公司没有流转土地,没有介入农业生产,而是通过农业专业合作社,给农户下订单。这是众多涉农企业追求的理想模式――订单农业。有专家建议,订单农业模式可破解市场波动给家庭农场带来的风险。

  如今,很多家庭农场自发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以与农业企业进行无缝对接,由农业企业通过合作社给各个家庭农场下订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此模式的好处是,农业企业从其不擅长的田间管理中抽身出来,专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家庭农场则专注于提高产量等农业生产。在此过程中,政府要做的事是根据当地农业实际,招商引资相对应的农业企业,并对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记者在调查大冶家庭农场时发现,不少种粮大户在土地流转时遭遇种种难题,比如一些农民不愿意流转,使得土地无法连片。有公司负责人建议,希望乡镇领导通过土地使用权的置换,给这些不愿流转土地的农民在另外一个地方划分同等的土地,实现占补平衡。

  除此外,几乎所有受访的种粮大户都反映,面临资金周转压力。一方面,租金逐年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抵押和担保,贷款难度大。当前,大多数家庭农场选择向私人贷款。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尝试家庭农场经营,导致种粮大户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在一些农村地区,种粮大户之间在流转土地时大打价格战,造成在连片的土地中,有一块土地愿意趋向价高的一方,从而给连片流转带来阻碍。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叶初升教授说,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美国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因为美国农业人口少,土地多且本来就连片,而中国人均耕地少,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使用权呈碎片化分布,加上土地的属性不能移动,因此导致无法规模生产。而经济效率和现代农业又要求规模化经营,因此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很难避免上述问题。在现有土地制度的情况下,要想解决问题,需要政府介入协调,或者在制度设计上出台一个政策,优先规划土地置换。(支点杂志2013年8月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362-1.html

标签:农机 中国模式 家庭

上一篇:新的粮食增长点在哪里 薯类增粮空间大
下一篇:家庭农场的大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