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发展现实
2013-09-06   来源:《农业现代化研究》(作者:冯献 崔凯)   

  3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作用机理与运行机制

  3.1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作用机理

  “四化”是一个整体系统,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能有力地推进其他“三化”。

  (1)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信息化是工业化发展到后期阶段所出现的过程,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和前提,信息化是工业化的发展和延伸,工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形态,转向了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形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工业高度依赖资金、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障碍,由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变。为此,可以说信息化是工业化的高级形态,是技术不断变革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的动态过程。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方能推进工业化向高级阶段发展,进一步推进农业等相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2)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促进城镇要素向农村流动,为城乡统筹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在此基础上,国家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得到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资金、政策等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而农业现代化一方面能够推动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经营,为工业发展提供原始资本积累,为城镇化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又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带来要素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加快农村逐步融入城市化的步伐。

  (3)“四化”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现代化建设。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四化之间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经济、产业支撑,而城镇化为工业化提供空间,为工业化创造服务条件,促进社会变革和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信息化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手段,反映在工业化中,提高产出规模和效率;反映在城镇化中,引领城市向智能化、创新型城市过渡;反映在农业现代化中,提高农业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大大丰富现代农业的内容(图2)。


图2 “四化”协调发展关系示意图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309-1.html

标签:农机 现实 发展 内涵 现代化 农业

上一篇:电子商务有望成为农机流通企业未来方向
下一篇:黑龙江夏季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及秋季生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