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向质量与数量并重转变的关键时期。然而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到工作方式方法,都是严重滞后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服务做了大量工作,总体上习惯于以服务代替监管。更重要的是,监管力量严重缺乏,监管和执法手段比较落后,尤其是基层监管总体上仍然是个空白,与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的要求差距甚远。因此,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首先应大力支持农业部门加快职能转变,自觉承担起法律赋予的监管责任,加紧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监管队伍,不断充实力量、改善条件、完善手段,真正由长期以来的重服务、轻监管向生产服务与质量监管并重转变,真正做到“监管成体系、质量有标准、监测有装备、市场全追溯”。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而分散的现实特点,还应在乡镇一级,按照“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条件、有经费”的要求,建立健全独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承担起开展直接面向农民的质量安全知识培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推广,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日常巡查,以及产地储存、运输、保鲜环节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使用及各项监管措施的督促落实等职能;在村一级设立农产品质量监管员,协助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农产品从源头至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及时报告违法经营使用农业投入品、违法生产销售农产品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做法,将市场手段与行政监管手段相结合,建立实行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及相关认证制度,努力纠正市场失灵,实现优质优价;创新市场流通机制,加强产销直接对接,减少和弱化生态优质农产品对原有产业资本主导的营销渠道的依赖,将流通环节利润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重新分配,鼓励消费者增加生态优质农产品购买,从而形成“生产者―消费者―生态”之间的多重正反馈环。此外,应尽快在生产环节建立公共财政为主的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对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和替代化学投入品施用、使用生物农药和肥料等进行补贴,并积极鼓励支持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引导各类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按照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通过统一的生产操作保证统一的质量安全。
三、构建科技自主创新体系,确立现代农业核心优势
无论是保障数量还是提高质量,主要还都是以中短期的现实需要为导向的,而农业的长远发展,归根结底还得靠科技创新。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农业科技不能自主创新,就不能从根本上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就不能从源头上掌控农业产业发展安全,无法保障可持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核心竞争力,成为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成为彻底改变农业弱势产业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所在。实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农业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知名名牌,培育区域性农业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的知识产权优势,提高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和转化增值能力,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和促进农业产业技术升级的最佳途径。
纵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其农业强国(地区)地位的确立,都是以数量庞大的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的。就我国来看,尽管多年来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转化能力仍然不强,离自主创新强国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2012)显示,在2011年申请和授权的农业专利中,国内农业专利的总体质量仍然低于国外,国内农业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率为41.9%,明显低于国外的52.1%。目前在我国农作物种子领域,一些国外品种已占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并由园艺作物加快向大宗粮食作物拓展,对我国农业产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农业有着悠久的传统,创造过巨大的辉煌。在新一轮国际农业知识产权竞争中,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勇立潮头、迎难而上,加快构建完善农业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使我国农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确保在农业强国之林中占据一席之地。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完善农业知识产权相关制度,特别是切实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加快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制度,努力建立农业生物遗传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知识产权政策与科技、贸易政策的衔接。应重点引导和支持在粮食作物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在园艺、畜牧、水产等高效农业领域提高创新层次,不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资助开发的农业科研成果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充分发挥科研教学单位在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带动作用,支持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基地;鼓励以知识产权为纽带,产学研用相结合,培育一批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示范基地。特别应大力扶持国内种子企业增强育种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国并购国外优秀种子研发机构,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种业集团。同时,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特色农产品规划实施和产业带建设,推动地方政府综合运用专利、品种权、涉农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打造一批上规模、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牌,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
伴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构建的三个体系中,生产支持服务体系是农业高产稳产的基础保障,质量监管安全体系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迫任务,科技自主创新体系是农业跨越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三个体系梯次推进、同时发力、相互支撑,做到科技打头、服务到位、监管保障,既保数量又保质量,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的“强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