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新源县的推广应用
2013-09-10   来源:新疆农机网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新型的耕作技术,它的实施受各地的气候、地理位置、土壤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把此项技术在新源县推广成功,自2009年开始新源县先后承担了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和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县农机推广站采取了多种耕作技术,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新源县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推动了新源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健康发展。

  一、播种技术

  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过程中,新源县先后采用了免耕播种和苗带旋耕播种2种方式进行对比。

  1.免耕播种

  主要采用机型是北京现代农装生产的免耕播种机和新疆奇台县生产的免耕播种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播量准确,保墒好,播深容易控制。不同的是:北京现代农装生产的免耕播种机效率较高,可完成工作量12-15.3公顷/天,整机仿形较好,奇台的免耕播种机效率较低,可完成工作量1.3-2.6公顷/天,仿形差,且通过性不强,容易壅堵,工作部件强度差,易造成断裂或脱焊。

  现代农装生产的免耕机波纹片不易切断残茬,造成种铲种子有架空现象,在播种时需适当加大播种量;而奇台县生产的免耕机的排肥铲和排种铲极易造成堵塞,从而形成断条。

  2.苗带旋耕播种

  主要采用西安生产的旋耕播种机,优点是生产率高,破茬性能强,缺点是仿形不好有浮种现象,且保墒性能差,种子不能正常发芽,缺苗严重,不适合旱地作业,对墒情较好的地块能够适应。

  二、秸秆还田技术

  新源县的农区畜牧业发展较快,农作物秸秆已回收利用,在新源县实施的保护性耕作地块其前茬均为黄豆、油葵或小麦,实施秸秆还田的方式有三种:倒秆,粉碎还田,立秆还田。

  1.倒秆还田技术

  近年来,新源县连续在坎苏乡实施秸秆粉碎还田春小麦保护性耕作,此处春季风多风大,大部分秸秆均被吹走,因此在后期的作业中实施倒秆还田。采取倒秆技术还田,对机具的性能要求较高,只能使用现代农装的免耕播种机,因为奇台生产的小型免耕机开沟方式为铲式,通过性差,壅堵严重,无法正常作业,而坎苏乡以东所有条田地里明石或暗石较多,西安生产的旋耕播种机也不能适应。

  2.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为了扩大保护性耕作试验示范点,充分利用新源县现有的保护性耕作机具,从阿热勒托别镇以西至肖尔布拉克镇前茬为麦茬或油葵茬地实行秸秆粉碎还田。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提高了机具的通过性,对现代农装生产的免耕机而言,减少了浮种,可适当降低播种量。

  3.立秆还田技术

  为了适应坎苏乡以东春季风多、风大的特点,在哈拉布拉乡进行了小面积的秸秆立秆还田与秸秆粉碎还田进行对比实验,其结果是秸秆粉碎还田的保护性耕作田苗壮、苗齐颜色好看,而实行立秆还田的保护性耕作田苗高低不一,颜色发黄且长势缓慢,因此,该技术模式在新源县运用效果较差。新源县农机推广站对全县实施的保护性耕作示范田进行了水份含量检测,秸秆覆盖较多的地块0-10cm的土壤中水份含量较多,作物实施保护性耕作长势良好,产量较高。因此在今后的应用中规定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田地,残茬高度不得低于20cm,地表残茬覆盖不少于30%。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应采用,秸秆倒秆或粉碎还田-打封闭药-田间管理-留高茬-收获,争取水田3年深松一次,旱田4年深松一次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297-1.html

标签:农机 推广 应用 技术

上一篇:浅谈新源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与时俱进 日本水稻收获机配备日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