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为新时期“如何种地”探求路径
2013-09-1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蒋文龙)   

  谁来种地

  土地流转后社会资本大量进入

  去年以来,“绿城”投资农业的消息在浙江不胫而走。作为一家在业内享有盛誉的房地产集团,“绿城”何以“涉农”?

  嵊州市“两区”办副主任叶少卿告诉记者,在长三角地区,嵊州的农业资源很好,物流配送有天然的优势,加上政府高度重视农业项目,在规划建设、项目申报、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完善的服务,并优先落实用地指标。在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下,“绿城”总投资20亿元、辐射4万亩的农业项目最终落户嵊州。

  实际上,“绿城”是“两区”建设之后,投身农业的一个典型。

  “谁来种地”一直困扰着浙江。在现有条件下,农业的效益必须以规模作为支撑,其中土地流转是核心环节。一些老百姓怕土地流转出去收不回来,浙江借“两区”建设东风,在政策推动、制度设计上加大力度,鼓励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股田制”,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大大推动了土地的流转。

  余杭地处杭州周边,如何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区里制订了“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战略,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土地流转。在此基础上,重点推出了23个3万余亩的农业招商项目,总投资近28亿元。目前,工商业主纷至沓来寻求投资,几乎踏破余杭农业局的门槛。

  大家普遍感到,在“两区”内搞农业,不管碰到任何困难,政府都会全力以赴支持。要资金有资金,要政策有政策,要科技有科技,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大干一场!

  土地集中流转之后,“两区”内的农业投资已成热潮。原有的投资项目想方设法扩大规模,外来的工商资本纷纷试水农业。短短三年多时间,全省已有96.48亿元社会资本进入园区,一大批新型主体茁壮成长。园区内已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08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00多家。还有大量的家庭农场,仅衢江区,“两区”范围内就已发展家庭农场274家,经营面积5.8万亩。

  这些主体各有优势,功能、作用不尽相同,在“两区”内逐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合作模式。大家利益联结、紧密协作,在经营上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和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294-1.html

标签:农机 路径 如何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如何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下一篇:企业切莫把农机补贴仅视为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