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为新时期“如何种地”探求路径
2013-09-11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蒋文龙)   

  如何破解要素制约,找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3年前,浙江打响了一场攻坚战,要集中精力和财力,在全省范围内兴建“两区”,即“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

  从“抓规划、搞试点、探路子”,到“抓落实、保质量、建机制”、“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再到今年的“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健全机制、提质增效”,浙江咬定目标,循序渐进、真抓实干,每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次现场会都由省政府主要领导压阵。“两区”建设已经成为影响最广、触及最深,事关浙江现代农业发展大局、具有战略意义的宏大战役。

  3年时间过去了,“两区”建设进展如何,建成了何等模样?近日,记者在浙江各地进行了采访。

  地在哪里

  种规划编制完成后集中财力投入

  温岭是浙江有名的农业大市。在温岭“两区”协调小组办公室内,记者看到,墙上贴着两幅历时两年、八易其稿的“两区”建设布局规划图,地上堆着四叠半人高的勘探资料。

  市“两区”协调办副主任王新斌告诉记者,从前期勘探、规划编制到电子地图与数据库创建,温岭“两区”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十分细致缜密。

  与其他省份不同,浙江不仅人多地少,而且山多田少,面临着“地在哪里种”的严峻挑战。以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县常常有十来个主导产业,最后造成产业分散,资源无法集聚,劳动生产力得不到提高。“两区”建设开始后,浙江专门出台规划编制导则,将条件比较理想的地块集中起来建设“两区”。并且明确要求把“两区”纳入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等衔接,确保较长时间内不被征占用。

  为了实时掌握“两区”建设进度,浙江启用了“两区”地理信息系统,制定“一区一档”的管理制度,进行严格考评。

  以前,政府投入农业可谓天女散花、蜻蜓点水,形不成气候。“两区”规划确定后,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政府各个部门抛弃“门户之见”,围绕“两区”这一平台进行集中投入。省级财政除统筹农业类资金70%用于农业“两区”外,粮食生产功能区以奖代补资金、水稻产业提升项目资金、水稻集中育秧补贴、水稻生态补偿资金等,都集中投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两区”投入的资金已经超过200亿元,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45亿多元,现代农业园区156亿多元。3632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和一大批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已经脱颖而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陆续进入,改变着传统农业的面貌和形象。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294-1.html

标签:农机 路径 如何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如何应对粮食安全挑战
下一篇:企业切莫把农机补贴仅视为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