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谁来经营集中的土地?崇州的办法是:构建以农业职业经理人(农民CEO)为生产管理核心的“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的运行机制
何为农业职业经理人?“通俗的讲,就是土地股份合作社聘请的CEO。”崇州市委常委陈鑫介绍,这是借鉴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合作社按照《章程》选举理事会、监事会,对职业经理人的生产收支、分配进行管理监督。
“还好我临时调整策略,最后可是全票通过!”直到现在,聊起年初那场竞聘,赵国喜仍然眉飞色舞。今年1月13日,崇州首次尝试公开招聘农业职业经理人,最后一个登场的赵国喜,临时决定提高支付给农户保底经营款至每亩每年420元,将二次分红比例调整为1∶1∶8,即除去所有开支后的纯利润10%提留合作社、10%分配给社员、80%作为职业经理人的收入。比起其他三位候选人开出的条件――每亩每年400元的保底收入、1∶2∶7的二次分红比例,社员们似乎对前者更买账。
赵国喜以绝对优势轻松击败了来自邻村的3名对手,成功竞聘为锦江乡乌尤土地股份合作社第三经营小组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这意味着,他取得了乌尤村1组、2组新入社的62户共102亩土地经营权。
47岁的赵国喜早年在外卖过建材、在家具厂做过质检员,2006年回到村里搞生猪养殖,目前育肥猪年出栏量达2000多头,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我是想着搞种养结合,小春种小麦作青贮料,猪粪可以还田肥地。”赵国喜透露了从养殖业拓展到种植业的原因。
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村人才流失的社会大背景下,为何在崇州市却还要竞争上岗?难道这些农业职业经理人有什么好技术、好项目,能够从中获取高额收益。然而,陈鑫介绍,地里要种什么并不是职业经理人一个人说了算。记者查看了多个合作社与农业职业经理人签订的协议,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职业经理人只能开展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粮经作物。”
那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收益究竟如何?为了解职业经理人的真实生存状况,去年,崇州市农发局在100名农业职业经理人中组织了一次收益情况专项调查。结果显示:100名职业经理人2012年的收益情况从0.5万元到6万元不等。分析发现,职业经理人收益结果的不同与多种因素有关:土地规模、种植技术、管理水平等。“有部分职业经理人对控制生产成本没有概念,比如在寻找农村劳动力时没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而是看人情,导致生产成本过高。”崇州市农发局党组成员刘波分析。
目前崇州市获得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的超过1000人,其中近一半已经被聘上岗。记者采访了近10位职业经理人,多位表示对上一年的收入并不满意,很辛苦却比不上外出务工的收入,然而他们普遍预期乐观:随着入社土地的增多,土地更加规模连片,生产成本会大幅度降低,而且随着自身生产技术、环节管理等经验的积累,未来的收益还有很大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