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制约农村发展建设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从我省情况看,影响和制约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不到位。生产方式相对粗放,家庭承包责任制与规模经营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生产手段与现代化大农业要求相适应问题;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够协调;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种强销弱,量大链短,质优价不优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农业大而不强的弱势地位没有改变,农民单纯靠农业很难富起来。二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同步。农业资源优势没有转换为经济优势,更没有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城镇化水平偏低,吸纳产业和人口能力弱。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以工带农、以城带乡能力没有形成,群众急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不协调。主要是政策不配套,制度不完善。从目前情况看,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还没有很好的有机结合起来,城乡生产要素与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要素大量不公平流出。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但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仍然缺少相应的较为公平的待遇。四是发展机制体制不活。在加快农村居民向中心村、中心镇和县(市)城集中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过程中,农村宅基地使用、农房拆迁、农房改造、整村搬迁、户籍管理、社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税费征收等还一直延用城市相关政策和办法,与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
四、加快黑龙江农业农村发展的几点建议
1.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思路谋划“三农”工作。要打好“农业资源大省”,“生态环境大省”这两个在全国叫响的资源和品牌。用工业化思路和市场化的思维谋划推动农业发展,把大农业打造成大产业。要依托资源、区位优势,突出产业特色项目建设,把特色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增强对“三农”支持和反哺能力,带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以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探索市场化运作的建设机制,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村整乡推进,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由乡到城转变。
2.把加快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作为两大平原建设的首要任务。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着重发展以大型农机合作社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速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农业大省向产业大省转变。二是大力发展乡村工业。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设施等新增资源,建立乡村工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以工富农。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带动区域内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有序流动和聚集的有利条件,引导金融信贷、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四是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鼓励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特色经济之路。
3.协调推进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城乡一体化为方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不动摇,一手抓城镇化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实现“双轮驱动”。无论是城镇化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都要围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来规划和建设。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为化而化,以城镇化建设取代新农村建设,也不能就村建村,以新农村建设代表城镇化建设。对于城市近郊村镇,通过城市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将棚户区改造政策和农村泥草房改造政策结合,城镇社区组织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对于远郊村镇,按照完善功能、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土地、体现特色的要求,选择城镇功能较强,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力强的乡镇作为中心集镇,吸引周边村镇向其靠拢,实现农村城镇化。整合撤并边、远、小、穷、散、弱、空屯,鼓励多村合并,集中建设中心村。对于产业化发展专业村、民族村、文化村、旅游村作为特色中心村进行重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