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家庭农场”成长正茁壮
2013-11-15   来源:中安在线   

  据淮南报业新闻网报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的个人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自今年4月份,淮南市第一家家庭农场注册,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截止到11月12日,淮南市已经有88家家庭农场,正逐步壮大淮南农业发展的市场。

家庭农场今年的水稻大丰收

  晴好的暖阳投射在一片清澈的湖水上,反射出一抹闪光带,几只鸟儿斜翅而过,湖光一色,天水相接。岸边的田地上,一台粮食播种机来回穿梭,轰轰隆隆的机器声声声入耳,为这份安谧增添一股生动气息。这是11月初的一天,记者刚走进位于谢家集区杨公镇黄圩村的汤勇家庭农场时寻声所见的场景,农村美景在这里随处可见。

  衣锦返乡,在土地上大做文章

  刚走进家庭农场的办公地点,记者就在院子里看到了一袋袋鼓鼓囊囊的麻袋。农场主汤勇抓起一把今年的新稻说,这是他家农场今年新收的,颗颗饱满的稻粒映衬出汤勇丰收的喜悦之情。

  出生于1976年的汤勇从小就在黄圩村长大,1990年初中毕业后便离开了家乡,到外地帮亲戚做冷饮批发的工作,后来又从事建筑行业,也挣到了一笔钱。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小有成就的他又转而回到农村,汤勇笑呵呵地说:“在外面打拼了这些年,还是回家心里才有个着落,在这里如果能有所作为,不仅自己受益,也能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由于村子坐落在瓦埠湖畔,靠近湖水的地域地势较为低洼,不适合居住,但土地因为有瓦埠湖天然淡水湖的生态水资源做灌溉,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农作物。2012年6月,汤勇承包了500多亩土地,与其他7位成员共同成立了淮南市永利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收成颇丰,当年就收益70万元。

  2013年年初,汤勇在电视上看到关于中国某地方家庭农场如何成立和发展的新闻,他灵光一闪,想到黄圩村的土地特征,不仅利于种植,同样适合养殖,要是把规模扩大,办个农场,土地的价值将得到更全面的利用。而最大的帮助来自于当地工商部门,在中央一号文件的号召下,谢家集区工商分局正在培育本地的家庭农场,而条件最吻合的莫过于汤勇承包的那500亩良田了,于是谢家集工商分局和杨公镇工商所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汤勇。在证件齐全的情况下,今年7月,工商部门为汤勇成功办理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并送照上门―谢家集区第一个家庭农场诞生。

  种养结合,农场更加多元化

  农场成立后,汤勇便开始为转型做准备。今年10月,他又流转了200亩土地,加上原本的土地,目前共有700多亩。

  据汤勇介绍,今年种植水稻300多亩,旱稻200多亩,由于高温天气,其他地方的稻子普遍减产,而这片宝地有着瓦埠湖的天然水源灌溉,加上市农技校的专家亲临指导,收成几乎没有受到影响,60万斤的产稻,现在已经卖了40万斤左右,产值50多万,这让汤勇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除了粮食种植,果树当然不能缺席,今年农场里还种了100多亩的石榴树,明年就能挂果。

  走在农场里,不仅有大片的耕地,还有一处处水泥墙围成的圈,走进其中一个约8亩地的圈,只见成群结队的土鸡和肥硕的豚鸭聚集在它们的领地里。汤勇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溜达鸡,采用放养的方式,从不喂饲料,只喂稻谷,营养价值高,肉质也很鲜美。”农场成立后就喂养了500只土鸡,已全部卖完,现在又养了500只,另外还有30多只大白鹅,40多只波尔山羊,4头水牛。“不一定要做大,但力求在有限的自然资源下都养些,让农场更加多样化、规模化。”汤勇指着他的“江山”对记者说道,“很多人认为种庄稼不能维持生活,因此丢置农田跑到城市打工去了。其实不然,那么好的土地被荒废了很可惜,我想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将这片肥土宝地变成咱农村人致富的聚宝盆,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据了解,农场成立以来,由于新流转的200亩土地花了不少租金,汤勇现在还是支出大于收入,但这丝毫没影响他的雄心壮志,“砸进去的钱相信总会挣回来,这些不算什么,我准备明年再流转300亩土地,来满足农场的种养需要,长远的利益才是我最看重的。”而汤勇的农场发展也牵动着工商部门的心,谢家集区工商分局和杨公镇工商所正打算帮助汤勇联系订单农业,实现产业对接,并引导“资本下乡”,鼓励城市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推动乡村和周边城市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50155-1.html

标签:农机 茁壮 成长 家庭

上一篇:油价调整考验我国农机化 何去何从引发思考
下一篇:国内农机企业高端产品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