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河南邓州市孟楼镇因为先行先试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引来了各方的广泛关注。邓州在“三权分置”改革中,政府搭建了强大的流转平台,加速实现了农民、村集体、农开公司、经营主体的四方共赢,为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基础。请看本报记者来自河南的报道——
资料图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郁郁葱葱的红高粱在微风中摇曳,水稻田一浪盖过一浪望不到边,沿路两旁成片的塑料大棚内水果挂满枝头、蔬菜长势正好……四下里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这一景象出现在河南省邓州市孟楼镇。孟楼镇的变化,根源于该市土地制度改革的大胆尝试。邓州在孟楼实行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就是想探索出一个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破解传统农业发展困局。这一次,孟楼的举动引来了各方关注。
政府搭台——激发沉睡土地资源
“制约邓州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一家一户的‘绺绺田’,特别是‘绺绺田’机械化耕作难、配套基础设施难、科技投入难等问题。”邓州市的相关决策者认识到了这一点。邓州市有244万亩耕地,但群众自发性的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仅占承包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
如何尽快改变“绺绺田”现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邓州市提出“政府集中流转、土地综合整理后再流转”的改革路径。2016年8月,邓州市在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由邓州市政府和河南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联袂共同注资1亿元搭建土地流转平台,成立了邓州市农村土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以每年每亩600元的标准集中流转农户的土地经营权,并将流转后的土地进行整治,包括耕地地力提升和田间沟路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再将整治后的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先期在典型的农业乡镇孟楼镇试点。
孟楼镇有6.29万亩耕地,属于半丘陵地带,多是坡地且土地细碎,农业基础设施差,耕地质量等级低,农业生产基本上“望天收”;虽紧临丹江,却没有沟渠连通,能浇水的地块只有3360亩,农民改变农村生产现状意愿强烈。
“农民都会算账,积极性很高。”孟楼镇党委书记李爽说,原本预期流转70%农户的土地,谁知超过了98%。对于不愿意流转的农户,由镇里协调,以村为单位拿出全村最好的土地集中分给他们,来保证他们的权益。目前,孟楼镇15个村已流转土地5.7万多亩,支付农户流转费3464万多元,基本完成全镇农村土地经营权再流转工作,实现了土地“三权分置”。
潜力释放——规模整合已见成效
2016年10月底,孟楼镇土地流转工作接近尾声。恰逢此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这对于孟楼镇来说,无疑是极大利好。
实现土地集中流转后,邓州市土地开发公司使用统筹整合的省级涉农资金,在孟楼镇全域实施土地综合整理项目。该公司总经理赵航介绍,由市土地开发公司和省信托投资公司共同投资1.36亿元,按照每200~300亩一个方的标准,分为41个标段,以方田为主,打破村组界限,在全镇统筹配套沟、路、渠等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土壤,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水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改变“望天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