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金融服务要“沉”到农村去
2017-07-20   来源:中国科学报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一直突出,极大制约了农业与农村发展,不利于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7月14日至15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而农村正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村贷款难、贷款贵、贷款慢的问题一直突出,极大制约了农业与农村发展。实践证明,贷款难、贷款贵问题突出,不利于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近年来,国家不断深化推进金融支农工作,通过各种措施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下沉到农村、调动其“三农”信贷投放的内在积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随着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组织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但在新形势下,农村金融服务将有哪些变化?未来该如何发展?为此,《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程郁研究员。

  农村金融的制度僵局

  《中国科学报》:当前,我国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有哪些变化?

  程郁:近年来,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村有效的金融需求明显增加,单笔贷款的需求规模也出现了量级上的倍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于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其自身资本积累不足,迫切需要金融的支持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但正规金融机构的下沉不足形成了长期的金融压抑,这是制约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因为贷款难,很多农村的家庭经营无法扩大再生产,使得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进展缓慢;因为贷款贵,农村贷款家庭承受很大的还本付息压力,经营利润微薄、收入增长缓慢。

  《中国科学报》:近年来,国家也制定出台了多部文件,重点提升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但为何贷款难、贷款贵始终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程郁:尽管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政策激励约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现实中农村有效抵押资产缺乏与金融机构基于资产抵押的信贷供给机制之间的矛盾,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便陷入了难以破除的制度僵局。

  因为缺少银行认可的抵押物,绝大多数农户受到正规信贷的“排斥”。201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8.2万亿元,同比增长7.1%。但据2014年《中国农村家庭金融发展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正规信贷可获得率仅为27.6%,远远低于全国家庭40.5%的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农村土地不允许设置抵押,附着于土地上的长期性生产投资形成资产的抵押也受到限制。在此条件下,蓬勃兴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将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因资本积累缓慢而难以有效推进农业生产投资的改进;二是规模经营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量比较大,如果投入土地之上的固定生产投资无法有效运转,将加剧其经营风险。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206130-1.html

标签:农机 农村 金融服务

上一篇:种植业结构调整势头良好
下一篇: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 稳中向优 稳中向新 稳中向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