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谱写农业合作共赢新篇章
2017-05-14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政策框架日趋完善——

  2014年底国务院批复农业部牵头成立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开展农业对外合作各项工作,这是我国农业对外合作的重大制度创新。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农业对外合作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农业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框架,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农业走出去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1月,农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印发《农业对外合作“十三五”规划》,详细谋划未来重点合作领域、目标和路径,为农业开放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投资贸易持续升级——

  在种植、畜牧、农副食品加工等行业,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集开展贸易合作。合作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逐步向产加销、储运等全产业链的合作进行拓展。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形成了以国有农垦、种子企业、渔业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的局面。

  从产品交易物物相通到自贸区建设遍地开花,农业投资贸易迎来更多机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商签及正在商谈的10个自贸区正在逐一落地,在农业生产技术以及生产资料供给、农产品加工、仓储和流通建设等方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科技交流日益频繁——

  布局一批农业对外合作科技支撑与人才培训基地,借助“扬帆出海”和“猎英行动计划”人才培训工程,打造农业走出去的企业家、科技专家、政策资讯、行政管理、外交官5支队伍。

  在非洲有关国家援建25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为受援国举办209期培训班,共培训近5000人次农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推动我国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农兽药生产、水产养殖及动植物疫病防控等优势技术在沿线国家落地。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从贸易畅通到人心相通,从共商共建共享到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纵贯古今、兼济天下的“一带一路”建设,蕴含着包容互鉴的东方智慧,见证了知行合一的中国担当

  在印尼,从当地农民到政府官员,都将杂交水稻称为“隆平稻”。杂交水稻海外飘香,给那里的人们带来粮食自给自足的曙光。印尼推广杂交水稻的13个省中,每公顷11吨的产量,高出本地品种一倍多。

  以贸易畅通促民心相通,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应有之义。3年来,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受益于这一理念和实践,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创造和分享因其带来的跨域式发展机遇。从取长补短到互利互惠,“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让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与行动紧紧相连。

  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需要;这使中国受益,沿线国家也同样受益。古往今来,历史的经验是相通的——合作才能共赢,割裂只会裹足不前。

  需要化为动力,动力凝成发展合力。根据规划,“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一个开放、包容、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和协作平台。它为农业交流合作铺建通道、提供支撑,反之,农业交流合作也为“一带一路”注入活力、增添动力。两者相融贯通,让积蓄已久的中国农业找到了转型发展的广阔空间,也为细碎多样的世界农业打开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新视野。

  曾被联合国评价为“世界粮仓”的苏丹,农业资源丰富,大片土地有待开发,发展农业潜力巨大。山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集团联合山东农科院,通过技术示范、推广和培训,使苏丹棉花单产提高2-3倍,玉米单产提高2-3倍,花生单产提高2-3倍。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205287-1.html

标签:农机 合作 农业

上一篇:中科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一带一路”上农业经
下一篇:农民卖粮须防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