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以来,省里进一步健全运输协调机制,保障国家铁路运输支持政策落地。全省玉米铁路日均装车由496车提升到1812车,最高日装车1956车,创历史高点,同时采取小编组、大编组及整列发运提高运输效能。省交通运输厅出台了2016年12月20日至今年4月30日外销玉米整车运输减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的优惠政策。龙江县是全国玉米种植第一大县,去年11月首发玉米专列4300吨玉米三天到达上海。到目前,全县已发出玉米专列9列,散列十多列,全县120万吨商品玉米待销的仅剩两万吨。
新粮上市后,由于实行市场化收购,为加工企业、贸易企业留出了利润空间,加上国家和省出台鼓励购销的政策措施,央企、省内外大型贸易、加工企业以及省内各类中小贸易企业、烘干塔、合作社、经纪人等多元化主体积极入市收购玉米,市场购销活跃。
原料价格下降,有效扭转了加工企业开工不足、运行艰难的不利局面,加工淀粉和食用酒精已盈利,激发了企业活力,全省多数大型深加工企业积极收购,满负荷生产,并同步建立原料储备。到1月末,纳入补贴范围的23户玉米深加工企业累计收购2016年新产玉米79亿斤。一批大型企业集团把投资建设深加工项目目光放在了黑龙江,预计2017年将新增深加工能力200万吨左右。
肇东市黑龙江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在不计算加工补贴的情况下,2017年每吨产品纯利润600元左右,而2016年每吨亏损300元;董事长王成福说,国家实行玉米价补分离政策,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
位于农垦九三管理局的科菲特饲料公司是一家饲料生产、经营企业,每年需要大量的玉米原料。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最直接的受益是购买成本降低了。2016年,玉米价格是每斤0.7元,2015年由于国家临储政策影响,玉米价格每斤0.9元,今年我们收购了1万吨玉米,在原料上,今年就比上年降低成本400万元。玉米收储政策的改革,让我们企业在采购原料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玉米价格的降低给我们企业让出了更大的利润空间,有利于我们企业多收、多存、多用、多销,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驶入市场,供给侧改革开始提速
冬去春来,新的农业生产季节已经来临。今年,黑龙江牢固树立发展新理念,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两个主基调,突出市场导向,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打牢基础。
陆昊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玉米增值收益主要是突出产业链,特别要把握玉米价格改变与国际市场倒挂的有利时机,狠抓玉米深加工和畜牧业发展,同时通过扩大鲜食品种市场覆盖,提升价值链。”
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金会告诉记者,今年黑龙江农业工作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坚持市场导向和比较效益原则,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质”的需求转变。稳定粮食生产,重点稳定水稻生产,扩大高蛋白食用大豆面积。继续调减非优势产区玉米面积,力争全省调减玉米1000万亩以上。建设“北菜南销”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蔬菜外销基地县,全省蔬菜、瓜果、鲜食玉米、马铃薯等特色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000万亩。同时,抓好1300个“互联网+”现代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绿色有机食品扩面提标,全省认证绿色有机食品面积力争达到7600万亩。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对全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市场的锤炼,一个粮食产量稳定、农产品品质优良、农民富裕的中国大粮仓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