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祥绘
初五一大早,我和妈妈来到哈尔滨哈达果蔬菜场。“买新鲜的茼蒿和韭菜,包两样馅的饺子。”妈妈说。
好吃不过饺子,在外工作,最想念的便是家乡的饺子。不过,这个菜场离我家并不近,“买个菜,跑这么远?”
“不一样,这里的菜都是咱本地大棚种的,刚刚采摘下来就送来卖,这样包出来的饺子,味道最鲜了!”
菜市场来了“盯梢”的
“这芹菜我早上现摘的,新鲜着呢,你们就放心买吧!”一名中年男子在菜摊旁帮着摊主吆喝着。
“这菜都是我们自家吃的,纯天然,一点农药都没有,我给你打包票!”听他这样说,原本就火爆的摊位更是被挤得满满当当,中年男子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这菜确实新鲜,价格也便宜。”妈妈说。
“大哥,你从哪儿过来的?”趁着买菜间隙,我与他攀谈起来。
“我家住双城西官镇育仁村安立屯,我叫马海涛,你叫我海涛就行。”一看海涛,就知道他是多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说话也透着一股朴实劲儿。
交谈中得知,去年11月,海涛从当地的蔬菜种植合作社购买了一栋大棚,经营着15亩地的油菜和茼蒿。由合作社负责提供农资和寻找销路,海涛只需要负责种植和采摘。
“这不是刚开始干嘛,听合作社的韩哥说菜卖得很好、不用愁,我还不放心。”海涛说,“这回来菜场,咱眼见为实了,咱的菜卖得可真好哇。”
海涛所在的双城区是典型的玉米种植地区,想到玉米粮食价格大幅下降、农民很有可能没钱过年的新闻,我不禁问道:“听说玉米今年收成不好?”
“三斤苞米只能换一瓶矿泉水喝,这日子你说还咋过?”
原来,就在去年夏季,海涛家里的50亩田还在种植玉米,“原来8毛一斤,现在4毛,价格下降一半,我那玉米地,赚的钱刚刚够回本,半点富余都没有。”讲到这里,海涛皱起了眉。
胆子大的搏出了新路
此前,海涛一家人还以为,2017年这个年肯定过不好了。在种玉米赔钱之后,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彻底撑不住了。“爸妈年纪大了,孩子在城里上高中,处处需要花钱啊。”
“得想出办法,干别的,不能让媳妇孩子跟着我受罪!”一筹莫展之时,村子里新成立的蔬菜合作社吸引了海涛的注意,“我听说政府知道了我们种玉米的难处,鼓励大家改种蔬菜和杂粮,还有优惠政策,就准备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