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的老果园不但土地没有板结,反而十分暄软;苹果个个色泽艳丽、果形端正,每斤售价在6元以上,比其他苹果高出1元。“这都得益于2007年以来北京市有机肥补贴政策。”北京营坊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田昆利道出了缘由,“每吨600元的有机肥,农民自己只需要支付120元,每亩肥料成本比使用化肥还少了近100元。”
至今,北京市有机肥补贴政策实施了10年,像昆利果品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用户就受益了10年,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农业自身废弃资源被充分利用了10年,肥料生产企业也快速发展了10年……俨然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以生产方式的转变助推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一项政策,调动两方积极性
“使用有机肥有利于培肥土壤,改善作物品质,有利于促进农产品优质优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带动农户和生产企业使用和推广商品有机肥的积极性,让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资源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保障。”北京市土肥工作站站长赵永志开门见山,道出了有机肥补贴政策的初衷,“目前看来,这也正符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把好的思路变成了一个个切实可行的项目。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2007-2009年,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示范工程”,每年安排2000万元资金,每吨有机肥补贴250元,共补贴24万吨,推广面积57万亩,带动了73.5万方畜禽粪便、蘑菇渣和玉米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利用;2009-2015年,实施“北运河流域化肥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和“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基础建设与综合开发规划项目”,补贴有机肥226多万吨,每吨补贴480元,累计补贴资金10.87亿元,累计补贴面积452.75万亩;2016年,实施“北京市化肥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示范应用项目”与“北京市生态标准园创建项目”,补贴有机肥2.7万吨,每吨补贴480元,累计补贴资金1296万元,累计补贴面积5.4万亩。
不难看出,2009年是个“分水岭”,补贴从每吨250元涨到了480元。“这就是该补贴政策‘高明’所在。”赵永志说,“这是随着市场变化进行充分调研的结果,给供肥企业留些利润空间,否则不是质量难保,就是政策难以为继。”
四联单据,管控产销各环节
在顺义区杨镇小店村,根据项目区县土肥技术部门提供的肥料需求信息,北京绿洲之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仇长军率领肥料车队,把300吨有机肥卸到用户的地头。刚好遇到土肥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现场取样检测,仇长军下了车拍着胸脯说:“我是签过承诺书的,供肥和服务质量绝对没问题。”
经用户核实肥料数量和质量后,双方共同填写了《肥料配送单》并签字留存。仇长军收到用户支付的3.6万元(支付货款金额=[肥料市场价格(600元/吨)-补贴金额(480元/吨)]×配送数量)货款后,再将《肥料配送单》的第二、三联送到市土肥站和区县土肥技术部门审核备案,并报销补贴资金14.4万元(补贴资金=补贴金额(480元/吨)×配送数量)。
在仇长军出示的这份肥料配送“四联单”上记者看到,企业名称、肥料用户、肥料种类、支付价格……都一目了然。“以便日后土肥管理部门对肥料生产、配送、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追溯、监管。”仇长军说。
“好的政策就是通过好的工作机制来运行的。”赵永志进一步介绍,自2007年,北京绿洲之星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连续多年成为项目有机肥供应定点企业,生产规模已经从最初的每年2万吨发展到了现在的每年8万吨,生产的有机肥质量水平也大幅提升。仇长军认为,这些成绩都是因“压力”而来的。“我们成立了自检小组,对生产各环节进行管控,检测不合格的产品绝对不出厂。同时,及时按照用户要求提供肥料并运输到位。”作为项目供肥企业,仇长军心里的这根弦时刻紧绷着。
十年坚持,土质肥力双提升
数据显示,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绿色培肥政策引导,北京耕地化肥用量由2007年的约50千克/亩,减少到2015年的33.3千克/亩;土壤有机质从2008年的15.6克/千克,提高到2015年的18.5克/千克;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由2008年的58.5,提高到2015年的64.4。
“比如通州区一片原本寸草不生的沙荒地,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与有机肥相结合,如今种出来的樱桃一个就要卖6元;再比如延庆区,通过对葡萄主要种植区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相结合,卖到50元一斤还供不应求……”为了使抽象的数字具象化,赵永志列举了大量市土肥工作站通过对土壤综合分析测试,对种植区域量身定制有机肥,从而改良土壤,实现农产品优质高产打好基础的实例。
“有机肥好,有机肥补贴政策更好。”赵永志说这是他每次下乡调研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更让他欣慰的是,通过10年的努力,京郊的耕地质量显著提升,农产品真正实现了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