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地栽植的水稻,目前亩产最高达到了800公斤。”2016年8月27日,记者来到非洲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千里马村的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该中心的农业专家王骞,正在为来自日本的农业大学师生团队,介绍中心的农业技术发展和推广情况。
资料图
作为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承诺的十四个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之一,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由重庆负责对口援助。中心自2009年启动建设以来,以王骞为首的多名农业专家远离祖国来到坦桑尼亚,为增进中非友谊及解决当地粮食问题发挥着巨大作用。
开荒拓土,重庆农业专家海外艰辛耕耘
1969年,王骞出生在綦江的一个农村家庭,家中缺衣少粮,王骞总是将有限的米饭让给弟妹,从那时起他有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做一名农业专家,种出更多的粮食来。通过努力,王骞如愿进入了西南大学农业专业。
1990年,大学毕业的王骞进入了重庆市农科院,专攻水稻种植与研究,并成为市农科院的高级农业师、我市的水稻专家之一。
2010年,王骞被选派前往非洲,参与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建设,而他的使命就是:用中国的水稻技术,帮助坦桑尼亚当地的农民,在非洲的土地上种出优质水稻,解决当地人的粮食问题。
“由于初到非洲,很多设备不完善,我们只能自己动手,一株一株地人工栽种水稻。”
王骞说,虽然精心呵护,但2011年第一批水稻的产量却让大家很失望:亩产仅190公斤,这和国内400公斤/亩相差一大截。
经过查找原因,发现坦桑尼亚的气候、土壤与重庆不同,同时更多的鸟害也限制了水稻的生长。王骞带领自己的团队卷土重来,解决水稻播种时机、土壤微量元素等准备,当年试种水稻亩产达到600公斤,最高的达到800公斤,创造了当地水稻亩产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