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主体“激活”市场
11月17日 星期四 晴转多云
坐在宽敞明亮的休息大厅,沐浴着正午的阳光,粮食经纪人们坐在沙发上,操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边喝茶边聊天,在郭家店镇老农机厂后院的薪宝粮贸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景象颇为常见。凭借以质论价的透明化价格,和现金结算的交易方式,这里被众多客商称为“玉米交易所”。
透过玻璃窗,可见七八辆吉C牌照卡车列队驶入收购作业区,玉米经烘干后被装进集装箱,由数辆辽H牌照货车运走。
“这里货源稳定,合作快10年了。”与司机确定到达辽宁省营口港的细节后,客商林先生打开了话匣子。他在福建省的饲料厂每月要消耗1万吨玉米,饲料的优劣很大程度取决于原料,“梨树的玉米饱满,混合饲料、直接饲用都是极好的。”
翻了翻供销单,薪宝公司经理李国宝乐呵呵地介绍,做粮食贸易的优势在于资金结算周期不长,随买随销、不留库存,15天左右就可回款。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他的公司从11月10日起收新粮,最多的一天交易了500吨玉米。
在位于十家堡镇的四平荣峰粮食收储公司,总经理王景峰开门见山地表示,玉米贸易粮供不应求。“手机快没电了。目前港口缺粮,合作客户一直在催。”
10月下旬荣峰公司开仓收粮。起先几天,送粮车络绎不绝,一天收购三四百吨不成问题。不过,随着各乡镇的贸易公司、加工企业陆续开仓收粮,还有辽宁省的粮食经纪人到村里收粮,都成为了收购贸易粮的分流因素,荣峰公司成交量下滑。
王景峰随市调整,将14个水二等粮的收购价格上调到每吨1540元。即便如此,近一周的交易量仍不理想。他看着电脑里的收购数据,眉头紧锁。眼下,他计划改变多年来“坐等顾客送粮”的运营模式,也试试去上门收购,还打算“进军”粮食加工领域。
根据国家粮食局官网数据,截至11月10日,吉林省累计收购玉米139万吨,同比增加30万吨。当前,玉米价格与进口玉米到岸价相差无几,多年来首次具备国际竞争力。
玉米若想实现市场定价,价格就必须由市场形成;若想形成良性的市场机制,就需要吸引足够的市场主体进入市场。交易主体也应及时认清市场形势和变化,顺应市场新规律,及时、理性、科学地提升竞争力。
近日,国家粮食局出台《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农民、粮食经纪人、农贸市场粮食交易者等个体,今后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无需再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这一新政的出台,意味着施行了10多年的粮食收购许可证制度被废止,有利于多元市场主体进入市场。
“内生式”调整种植结构
11月18日 星期五 雨夹雪
昨夜风劲。清晨,蔡家镇蔡家村农民刘娟顶着寒风就出门了。拾掇完村路两旁散落的柳条,她回到家,从彩钢仓房里拿出一沓蓝色防水布,苫在后院玉米垛上。“养殖场说过两天来收,能有个3万多斤。”订单种植特用玉米,刘娟不操心价格。
车穿过河堤,绕过山林,抵达梨树县最西端的刘家馆子镇时已近晌午。过去,这里和其他乡镇一样,以种植玉米为主。可是这里的玉米产量,在整个梨树县并不突出,1公顷在1.5万斤左右。
“2015年,流转200公顷土地种玉米,雨水少、沙石多,赔得一塌糊涂。今年区分土壤类型,宜粮则粮、宜豆则豆。”丰望合作联社理事长陆福有些内向,说到种植调整结构时,他眼睛亮了。前倾着上身,在纸上边画边说,“今年合作社黑豆种植面积达到133.5公顷,带动农户种了2000多公顷。黑豆主要有两种类型,青仁黑豆和黄仁黑豆,青仁黑豆市场受欢迎程度要高一些。”
陆福很忙,电话不断。黑豆正走俏,不少粮食经纪人慕名而来,找他谈收购,有多少收多少,每斤不低于2.8元。黑豆较高的经济回报率和规模化经营积攒的经验,都成为他探索“调结构、保增收”的信心和本钱,“明年继续种,黑豆种子已备齐。”
在广袤的黑土地上,无论是通过订单农业来调整品种,还是因地制宜来选择具有市场潜力的作物,勤劳的人们用智慧和汗水探寻着新时期粮食与市场的有机互动。一股股农业结构性调整的内生动力,正在从点状发力向网状延伸,与吉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