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这样一种稻,产量品质抗病性保持超级稻的特性,同时具备旱稻节水节肥生态环保性能?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节水抗旱稻。
资料图
节水抗旱稻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的创新科研成果,自2010年以来从上海走向安徽、湖北、河南等地的同时,也从中国走向东南亚、非洲,业内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在适宜种植区域,节水抗旱稻品种优良,在收获季节表现良好,甚至可以说是带给大家惊喜。
12月3日,一场以“从种源到餐桌”为主题的节水抗旱稻发展战略论坛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内举行,论坛上,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详细介绍了节水抗旱稻在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种业以及米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超级稻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水稻生产消耗了总用水量的50%以上,农药化肥的增加形成面源污染,而且稻田甲烷排放占总排放量的20%以上,这些问题根本无法绕开,节水抗旱稻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它的出现,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是时代的成果。
“我们已经育成了以沪优2号、旱优73号为代表的包括籼型、粳型、杂交和常规四个系列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单个杂交节水抗旱稻组合种子销售量突破了150万公斤,国内年推广面积超过了100万亩,来自市场的肯定是对我们团队最大的鼓舞。”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说。
没有罗利军就没有节水抗旱稻,此话一点都不过分。1988年,罗利军被广西山区满山遍野的旱稻所震撼,十年后,在超高产水稻领域颇有建树的他带领团队走上了培育节水抗旱稻之路,相关成果先后三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还各获得一次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作为一个研究人员,一个团队的掌舵者,获得这些荣誉足够他今生无憾,但是,罗利军和他的团队希望节水抗旱稻早日赐福人类。
在论坛上,团队展示了在安徽、河南、湖北、江西20多个县市共296个节水抗旱稻示范点的成本对比数据,与传统水稻相比,节水抗旱稻每亩净收入多了151元。
记者发现,不管是有水灌溉的条件还是无水灌溉的“望天田”,抗旱稻稳产保收的特征、生产简单易行、适应性广投入低这三方面的优势保证了净收入,如果把节省了50%以上的灌溉水、大量地减少面源污染和碳排放的社会价值加上去,净收入远远不止151元。
罗利军和他的团队显然更早认识到节水抗旱稻的优势和价值。2011年,围绕节水抗旱稻“育繁推”一体化经营的市场主体——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短短五年时间,通过了两个具有节水抗旱特征的不育系鉴定,旱优751等一批苗头组合即将展开多年多点适应性试验,旱优73制种平均亩产达到350斤以上,部分高产田块超500斤,2016年生产面积达8200亩,2017年制繁种面积计划为1.3万亩,沿淮杂交直播稻市场,份额第一,主要市场范围已覆盖安徽、湖北、江西、河南等多个省份。
在论坛现场,还举行了上海天谷米业有限公司成立仪式,股份公司总经理金祖平告诉记者,今年公司迎来两大突破,一是在新三板成功上市,二是把产业链推向终端,让更多的人吃上品质好又口感好的绿色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