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理事长卫燕的“市场之困”:初级产品卖难深加工够不着
2016-12-06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单一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动能不足

  如果说,融资难、农户入退社自由是农民合作社的先天不足,那么缺技术、缺产品、扶持少就是合作社的后天短板。

  雪冬枣业是稷山县一家从农民合作社起步,发展成为以板枣销售为主业的企业,以“公司+合作社”的模式向外地发售板枣。2015年公司销售额近1000万元。

  “往年旺季一天的销售额就能达到几万元,今年一天也就几千元。目前共发出去20万斤板枣。”雪冬枣业总经理李雪冬说。板枣在沿海地区容易发霉,在干燥地区容易生虫,冷链运输成本的考量下,公司的产品居多在北方城市销售。但逢红枣丰收年,滞销问题就在所难免。

  原产品的订单大大萎缩,但经过清洗、去核、烘干、切片后的枣干产品也没有带来更好的销售业绩。

  “枣干也是有了订单再进行加工,生产线基本处于停工状态。”李雪冬说,实际情况是,未加工的板枣销量比枣干量还多一些。

  “原生态产品和简单的初级加工产品是越来越不好卖了。”李雪冬摇着头说。单一的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也就没有议价能力。这是大多数合作社的发展现状。这背后是技术的缺乏、产品的开发不足。

  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延伸,是雪冬枣业的规划。“公司已经考察了枣饮料、枣罐头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还将配备保鲜、冷库和冷链运输。”李雪冬说,将来打造一款有品牌有营养概念的深加工产品。

  但是,现实总是比想法要骨感。“预算光设备就500多万元,按照设想下来需要2000万元的前期资金。”他面临着很多合作社和企业一样的问题——缺资金。

  “寻求政府的扶持,这是当前有效的方法。”他说,在银行那里融资太费时间和成本。

  对于深加工,起步晚的农业合作社和企业要跑步前进,这就需要资金、技术、政策集结下的加速度。

  用文化和电商补上品牌和销售短腿

  “中医讲脾胃要早养更要枣养,这里的板枣不仅原生态,还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可以泡茶、熬粥。”从营养价值到使用方法,卫燕在微信朋友圈里卖枣的同时分享起营养学知识。

  昔日的皇家贡品难成百姓餐桌上的美食。既有板枣加工上的不足,也在于对它的营养价值和功能宣传不到位。在她看来,板枣品牌的树立不仅要有品质、商标,还需要文化内涵。

  市场不缺产品,缺的是需求的发现。“通过电商加微信圈,一个星期售出了500多斤。”卫燕说。虽然没有之前的药店需求量大,但此番让她看到了板枣销售的另一路径。

  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上,用历史文化和营养文化赋予产品内涵,提升了产品的价值,也是在挖掘、培育市场需求。

  在流通端,搭上网销和电商的快车,卫燕借助朋友圈的文化宣讲,合作社的板枣已销往北京、浙江等地。

  “要让更多的农户把板枣卖出去,还需要政府极力的打响稷山板枣的市场文化品牌,对农民进行电商培训。”她说。

  积极争取政府扶持的同时,李雪冬也在为企业的发展寻找新的合作机制。他想着以股份制的方式与农业合作社进行合作,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的良好机制。这样既能根据市场风险来决定板枣的收购价格,带着枣农增收致富。也能保障加工环节资金链不出问题,降低企业和农户所要面对的市场和自然风险。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200371-1.html

标签:农机 产品 初级 市场

上一篇:一位村支书眼中的土地“确权”故事
下一篇:黑龙江交出玉米收储改革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