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粮食产业发展增加“混合动力”
在当前的形势下,粮食企业、粮食人要做好改革创新这篇大文章,就是要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体制混合、产业联合、观念融合”这三件大事,努力增加发展中的“混合动力”。
一是推动体制混合,促进质变量变。在市场经济中,各类企业要生存下来,发展下去,需要主动组合,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虽然国企、外资、民企结合的初期会有矛盾,但是,矛盾解决之后的结果都是好的,都产生了“1+1>2”的效果。
二是推动产业联合,提升竞争实力。粮食产业是一个链条较长的产业,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客观上需要相互衔接。当今,在深化改革的推动下,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联手、合资、合作已经成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做法。
这有利于壮大企业,有利于优势互补,有利于克服单一所有制的弊端。
三是推动文化融合,集聚多元力量。在混合体制中,资产组合是容易的事,思想和文化融合是比较困难的事。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风格不同,企业形成的文化也就不同。在“混合”后的新企业中,只有实现文化融合,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为共同的目标去奋斗。
为粮食产品注入新的竞争力
粮食产品历来就与人的生存与健康连在一起,并伴随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变化,对质量、服务等不断提出新要求,我们必须努力适应这种变化。
首先要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更加放心。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以后,人们关注的不再是粮食数量了,而是粮食质量。特别是在工业“三废”污染、化肥农药污染等背景下,粮食质量问题就成了社会热点问题。要解除消费者的担忧,一是要从源头上治理,即从粮食生产环节开始,杜绝工业“三废”、有害垃圾污染粮田,科学用种、用肥、用药,保证粮油原料的质量。二是在加工、销售各环节,科学规范,严格管理,防止二次污染,坚决杜绝“镉大米”、“地沟油”等有害产品流向餐桌。三是进一步推动安全粮食、数字粮食、品牌粮食、法治粮食、廉洁粮食的“五粮”工程,提高粮食安全综合管理水平。四是加强责任追究和违法违规处罚力度,从严从快处置不负责任、坑人害人、见利忘义者,警醒后人,取信社会。
其次是不断丰富产品的品类,让消费者享之所想。在未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吃得饱、吃得精都不再是追求了,营养化、标准化、便利化将变成新的趋势,粮食产业应与时俱进,及早谋划。比如,在中老年的消费群体中,面对吃多了不消化、吃精了不全面(营养)、吃腻了不健康的现实问题,“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少油少盐”的粮油产品,就成为他们心里的“健康食品”。
三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消费者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粮食工作的全部工作归结起来就是服务生产和消费领域的两个“千家万户”。服务质量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直接动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产能过剩、产品过剩的时期,服务好、产品好,才是致胜之策。
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综合施策
粮食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推动粮食产业发展除了改革创新,还需要综合施策。
首先是继续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作用。粮食安全责任重大,粮食工作任务特殊,粮食管理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在战略规划、生产布局、产业保护、市场监管、标准制定和执行、法规制定和实施等方面,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在粮食收储、市场流通、产品生产、投资建设、设施保护等方面,国有粮食企业应发挥骨干作用。政府与企业之间分工明确,职责明确,配合协调。
其次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人才支撑。粮食产业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又是传统产业。在这样的企业里,职工队伍年龄老化、技能老化、观念老化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引进人才、培养队伍、留住骨干,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粮食企业地位的提高,随着粮 食产业的发展、随着粮食科技的进步、随着职工待遇的提高,粮食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增强,选择粮食事业的人才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比如:“十二五”以来,苏粮集团已经招聘了各类大学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机关干部近180人,充实到管理岗位、生产经营岗位,有效地改善了职工队伍结构,保障了企业发展的人才需要,这在之前是难以实现的。
三是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不断强化技术支撑。早在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就写过一篇名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称中国必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可是,到了2009年1月2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在世界粮食安全高级别会议上说,中国解决了占世界1/4人口的粮食问题,从一个受援国成长为捐助国,是一个奇迹,是对人类的特殊贡献。
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贡献者就是科学技术和国家粮食政策。同样,在粮 食流通产业里,科学技术仍然是第一生产力。当前,粮食科技进步已经遇到“瓶颈”问题,科技成果跟不上需要的问题比较突出。为此,要进一步加强粮食科技创新的引导,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科技的投入,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四是进一步加强风险防控,强化系统支撑。粮食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不容试错,不能出大风险。要从粮食生产、收储、加工、销售各环节防控风险,尤其在数量、质量上。首先在粮食数量安全上,要防止粮食产量大起大落,要防止“适度进口”的粮食安全战略受到国际不利因素的影响,要防止粮食产量“十二连增”以后产生麻痹松懈情绪。在质量安全上,要进一步坚持从源头上管起,运用“科技+法规”的双重措施,下决心整治工业“三废”、农药、化肥等污染,并对产供销全环节进行跟踪监督管理,防止“二次污染”,让粮油产品找回自信,让消费者解除心头顾虑,把“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庄严承诺真实兑现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