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为何如此难防? 害虫抗药性升高缺乏特效防控药剂
记者采访了解到,湖南省各级农业植保部门高度重视水稻二化螟的防控工作,并及早进行了部署、动员和预案,年初组织召开了湘中、湘南地区二化螟综合治理研讨会,8月22日又紧急下发通知要求重点防治二化螟,并对重发区域进行重点督导。衡南、衡阳等多个县市采取了大力度、超常规的多项措施,加强虫情测报,及时下发应急防控建议,并通过各种媒体密集宣传防控技术,力控二化螟危害。很多植保服务组织和种植户也加强了防治,为何在局部地区仍难以抵御二化螟危害?
“二化螟近年来抗药性上升很快,已成为非常难防的水稻害虫。”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张帅告诉记者,通过全国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发现,从2014年开始二化螟大面积产生抗药性,不仅在湖南,浙江、江西部分地区抗药性高达100多倍。目前用于防治二化螟的药剂不多,只有有机磷、大环内脂、沙蚕毒素、双酰胺等几类药剂,以前双酰胺类的康宽、稻腾比较管用,因为老百姓觉得效果好,就常年连续单一使用,抗药性不断上升,以致现在药效也不理想了。
“目前在衡阳、株洲部分地区,二化螟对双酰胺类农药抗药性水平高达200~400倍,其它药剂如三唑磷、杀虫双等对二化螟防效较差,国内缺少有效防治二化螟的新化合物,特效药剂缺乏,防治压力大。如衡阳县开展的二化螟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防效最好的药剂也只有50%。”杨孚初告诉记者。
除了药剂本身,抓住防治时机也很重要。“二化螟一旦钻进水稻效果就差了,防治适期就那么几天。”李伟兵告诉记者,由于单双季稻混栽区插花种植普遍,造成田间蛾、卵、幼虫、蛹四种虫态并存,世代重叠严重,三、四代二化螟出现多次蛾蜂,防治适期难以把握,防治难度加大。
还有一个原因不可忽视,湖南省大地飞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娟告诉记者,防治二化螟打药时田间有水效果比较好,为什么晚稻受害严重,就是因为后期天旱,田间缺水,种植户没有灌水,影响了防治效果。“种粮大户相对来说管理更加粗放,危害程度要重一些。”
如何防控更有效?新药研发缓不济急综合防治是上策
对于阳黎明来说,包地租赁合同没到期,水稻还得接着种。他这些天也和几个大户一起讨论,寻找防控二化螟的好办法。
杨孚初表示,二化螟在部分地区发生危害呈明显上升趋势,鉴于目前没有特效防控药剂,加上一些农业防控措施不能全面落实到位,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该如何有效防控二化螟呢?
“未来几年很难有防控二化螟的新农药研发出来,还是得靠综合防治。”张帅建议说,可以采用冬天灌水杀蛹、低茬收割、旋耕、种香根草引诱二化螟和性诱剂诱杀等措施,来降低虫源基数。此外,要加强抗药性检测,做好药剂筛选,对于当地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的药剂,要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
杨孚初介绍说,湖南省植保站今年在衡南县2015年二化螟大发生的三塘镇开展了二化螟综合防控试点,试点面积500亩,综合应用种植香根草诱集、性诱控害、翻耕灭蛹和科学合理用药技术。在今年二化螟大发生的情况下,示范区为害损失率被控制在5%以下,足见综合防控是有效防治二化螟危害的良策。
李娟建议,政府要鼓励引导老百姓翻耕,可以适当进行补贴,有利于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专业防治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二化螟防控技术培训。
“二化螟在我国南方稻区局部成灾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它所造成的损失一点也不亚于水旱之灾。”湖南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协会会长汪建沃建议,一方面,农业部门应组织专家制定重大病虫害解决方案与应急预案,做好技术与物质储备。同时应加大对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的政府采购力度,对突发性重大病虫害实现统一部署、统一调动、统一防控。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改变种植方式,制定大宗农作物标准化种植规范,杜绝“桥梁田”;种植户要树立科学种田观念,坚持绿色防控和化学防控相结合,冬季也要积极做好翻耕深灌灭蛹工作。此外,迫切需要完善农业综合险病虫害防治险等险种的投保与理赔体系,为种植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