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探索:收储制度改革下 玉米价格的抉择
2016-11-02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11月初,东北地区的秋收基本结束,新季玉米也将陆续上市。而今年玉米收购价格倍受关注,因为2016年是玉米托市收购改革的第一年。

玉米价格.png
资料图

  今年年初,国家将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这标志着实施8年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在这些地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也被外界视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次关键探索。

  10月27日,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储粮总公司等十部门举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新闻通气会,再次陈述了玉米临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而记者了解到,中储粮、中粮等正在上述地区开秤收购玉米。

  毋庸置疑,与往年相比,今年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已成为事实。作为弱势群体的玉米种植户而言,他们期望国家能够给予更多的补贴;而此时,国家还在为高企的库存犯愁,因为它确实给财政带来了负担。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一步到位还是逐步过渡?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设想的玉米价格改革的两种路径。但无论哪一种,在“国家控盘”和“市场博弈”中应该找到平衡点,则是一种普遍的共识。

  堰塞湖式的库存量

  “不好意思,今年粮食又丰收了,给中央添麻烦了!”还记得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任正晓谈到在地方调研时的情景,当地官员的话让他哭笑不得。

  目前,我国粮食保持了“十二连增”,但伴随着高进口,高库存的压力进一步凸显。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介绍,目前国内小麦产需基本平衡,稻谷平衡有余,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

  如何消化越来越多的玉米库存,成了中国粮食主管部门当前头痛的一件事。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九连增”之时,玉米产量首次超过稻谷,跃居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

  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5年,国内玉米产量由1.66亿吨增长至2.25亿吨,增长35.5%;播种面积由4.48亿亩增长至5.72亿亩,增长27.6%。

  自2008年国家在东北、内蒙古地区实施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后,玉米库存逐年上升。程国强在今年3月27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油脂油料市场论坛”上作报告指出,目前国内玉米的储量已高达2.5亿吨左右,而这超过了全国一年的玉米总产量。

  “不考虑往年库存,目前当年玉米产量就能达到供求的平衡。”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根据10月12日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显示,未来两年中国玉米供过于求的形式依然十分严峻。2015/2016年度中国玉米产量超出需求708万吨,这意味着中国的玉米总库存还会增加。2016/2017年度消费超过产量1000万吨,但相对于2.5亿吨的库存,1000万吨库存减少亦显得杯水车薪。

  这种堰塞湖式的库存量不仅让业内人士担忧,也迫使农业部做出了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安排。今年4月,本报记者从农业部获悉,预计今年全国调减的玉米面积超过3000万亩,计划到2020年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

  事实上,巨大的玉米国储库存,不仅带来财政资金负担,同时也在消耗巨大的库存费用和利息费用。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统计,包括收购费、做囤费、保管费和资金利息等,每吨粮食库存成本在252元。据此计算,2.5亿吨玉米一年的库存费用大约是630亿元。

  “库存压力主要在东北,且以后的形势还会比较严峻。”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东北玉米具有一季生产、集中上市、水分大、农民自储能力差等特点,农民不卖不行,“但鼓励现收现卖”。

  在庞大的库存压力下,从今年5月27日起,国家粮食局启动了今年的玉米拍卖工作。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取消玉米临储政策后,由于东北三省的硬件条件(指物流系统)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增加了去库存的难度。“而后者成为了东北去库存的焦点中的焦点,远远超过了玉米价格本身”。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96149-1.html

标签:农机 玉米价格 抉择 改革 制度 收储 探索

上一篇:让农民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下一篇:玉米花生宽幅间作,种粮大户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