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关注国产大豆振兴 提单产 破重围
2016-10-19   来源:经济日报   

  加快推行粮豆轮作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改进,大豆相对效益有望不断上升,保持和适度发展大豆生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当前,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表现在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从几大主粮来看,小麦平衡有余,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发展大豆增生产,不仅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认为。

  去年以来,国家针对国内种植业结构调整作出顶层设计。去年11月,农业部下发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发挥东北地区种植大豆的传统优势,恢复粮豆轮作种植模式”。

  今年4月,《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发布,其中提到要“因地制宜开展粮豆轮作,在东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玉米大豆轮作、麦豆一年两熟或玉米大豆间套作,适当恢复大豆种植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增加4000万亩左右”。

  前不久,黑龙江省下发了《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规定,2016年黑龙江省玉米改种大豆轮作补贴试点面积为650万亩,补贴标准为每亩150元;补贴重点向大豆主产区倾斜。

  “大豆具有根瘤共生固氮作用,根茬、落叶多且较易腐解,是良好的养地作物。粮豆轮作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是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实现用养结合的有效途径。”陈萌山说。几千年来,我国形成了以粮豆轮作为基础的耕作制度和以有机肥料为主体的施肥制度,对我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黑龙江省建设农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建设农场多年来一直坚持大豆玉米轮作,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在7%到9%,大豆产量稳定在每亩200公斤以上,达到同一个地方大豆单产的世界先进水平。

  陈萌山认为,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落实和生产技术改进,国产大豆的相对效益有望不断上升,保持和适度发展大豆生产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国产大豆产业可以承担起保证国内食用大豆自给并为面向全球市场的大豆加工业提供优质原料的责任。国产大豆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稳步扩大。

  科技创新提升单产

  在种植面积难以短时间迅速扩大的现实境况下,提高单产是避免国产大豆产量严重下滑的唯一途径

  “未来国内大豆需求仍将增长,供求矛盾趋紧。我国食用大豆油保持进口的局面仍是常态。因此,国产大豆产业的发展将长期迎接来自国际市场的挑战,迅速提高国产大豆产业的竞争力迫在眉睫。”陈萌山说。

  他表示,我国大豆比较效益较低有多种原因,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原因是大豆总体单产较低。在种植面积难以短时间迅速扩大的现实境况下,提高单产是避免国产大豆产量严重下滑的唯一途径。

  据悉,201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展了大豆绿色增产增效集成示范项目,在黄淮海、西北和东北产区设9个示范基地,核心区示范面积8200多亩,辐射500多万亩。在安徽省濉溪县,在麦茬机械化免耕播种栽培基础上,重点集成了病虫害防治、除草剂安全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根瘤菌施用、高效低损失机械化收获等技术,平均亩产接近200公斤,增产10%以上。

  项目通过农机农艺融合,实现了品种、栽培与农机的有机配套,形成了以机械化技术为核心,走区域化、标准化和适度规模化的模式,可满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

  记者了解到,针对国产大豆主要供食用的实际情况,中国农科院和兄弟单位合作,加大了专用特用大豆品种的选育力度,选育、应用与特定产品“一对一”的食用大豆品种,开发多种多样的大豆食品,通过加工增值提高大豆产业的整体效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95868-1.html

标签:农机 重围 单产 振兴 国产大豆 关注

上一篇:到2020年,试点区域秸秆、病死畜禽等资源化利用——
下一篇:【组图】新疆塔里木盆地棉花采摘进入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