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农业部出台《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由原料产品向加工制成品转变、由温饱消费向营养健康消费转变。这符合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也是农产品加工方面的重要课题。
资料图
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科研机构支持下,目前,马铃薯主食开发取得积极进展,产品研发加快。但马铃薯主食开发还面临着主食加工品种少、主食加工原料成本较高、市场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相关工作亟待加强。
“新马铃薯两元一斤。”这是近日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一农贸市场内,几家摊位上马铃薯的销售价格。摊主黄老板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马铃薯,国家不是也说要把马铃薯发展成主食嘛,估计以后生意会更好。”
马铃薯是重庆市第三大作物,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主粮产业。常年种植面积550万亩,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六位。2015年重庆马铃薯种植面积为558.2万亩,总产量667.2万吨。重庆市农委的数据显示,重庆年消费马铃薯约17万吨。在全国加快推进马铃薯主食化的背景下,重庆也在努力让马铃薯变成饭。
马铃薯是库区、山区的“半年粮”,也是区域经济的支柱
重庆有14个区县以马铃薯为主要产业,其中库区县占了一半。马铃薯在当地俗称“半年粮”。马铃薯也是秦巴山区、武陵山区等贫困地区确保粮食安全、发展地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巫山县是重庆马铃薯生产的重点县,常年种植面积约30万亩。
该县骡坪镇大垭村村民覃克山告诉记者,在这片海拔1200米的黑土地上,村里人主要种植一种名为“米大洋芋”的马铃薯。“我们家也种了2亩地,一些自己吃,一些喂猪。大个头的挑来卖,一年能卖1000多块钱。”
由于马铃薯是县里的主要农作物,巫山县政府一直致力于提高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去年,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大垭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以巫山县福益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统一收购,统一营销。
“合作社成立以后,不管洋芋大小,只要想卖,装车后就能拉走,2亩地洋芋在原来基础上收入增加了两千多元。”覃克山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