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助力耕地“减肥” 滋养绿色农业丰收梦
2016-03-01   来源:助力耕地“减肥” 滋养绿色农业丰收梦   

  产学研结合助阵产业前行

  1948年美国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缓释脲醛肥料后,缓控释肥料的研发经历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过程,发达国家一直对缓控释肥技术采取封锁和垄断,缓控释肥在我国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

  没有核心技术,发展自然得不到保障。早在千禧年初,金正大就已将目光瞄准了国内市场尚且空白的缓控释肥研究上。但要自主研发破题,单靠企业无从下手。作为初期研发力量微弱的民营企业,金正大率先走上了产学研结合的新路子。

  2004年起,金正大联合山东农业大学从改变化肥特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入手,一举破解了困惑研究开发领域多年的三大难题,奠定和形成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生产工艺体系。

  2008年起,金正大公司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良种良肥”配套应用研究。一举攻克了超级稻在推广应用中节氮栽培的难题,使超级稻从“高氮高产栽培”时代进入“节氮超高产栽培”新时代。

  产学研结合一向是金正大新技术开发研究的秘籍。去年12月底,百万吨级作物营养双平衡型缓控释肥开发及高效施用技术成果评价会召开,该项目解决了制约缓控释肥大规模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达到了生产清洁化、工艺连续化、装备自动化,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此项技术正是由金正大集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

  目前,金正大已与国内4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战略或科研合作关系。同时与美国、挪威、以色列的数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进行缓控释肥的应用研究。

  产业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之路。“十一五”期间,缓控释肥被列入重点发展和推广行业。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国家对缓控释肥的发展愈发重视,金正大也加大了缓控释肥产业化开发的力度。

  多年的“借脑”研发带来丰硕的产业成果。金正大研制出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国内大批量生产的包膜缓控释肥生产新工艺,制订了缓控释肥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检测技术规范,定型了12个系列上百个品种,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缓控释肥生产技术体系与产业化模式。

  2006年3月,金正大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年产30万吨缓控释肥的产业化生产线。填补了我国在缓控释肥批量生产中的空白,其工业化生产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我国缓控释肥实现了国产化。

  随着山东、安徽、河南、辽宁等地缓控释肥生产基地的先后落户,金正大已建成全球最大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年产能达到180万吨。

  2016年2月,金正大全资子公司以610万欧元价格收购荷兰控释肥生产企业INTERNATIONAL B.V.公司资产,此次交易使公司快速获得了欧洲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公司在控释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金正大开启了领跑国内外缓控释肥行业的新征程。

  示范推广农化服务新模式

  “有了良肥,良法的推广则显得很必要。”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办事处农机推广员介绍道,以往使用普通肥料,先用机播耧播一遍种子,等到玉米大喇叭口期时撒施肥料,后期再追肥,一亩地需小半天时间。现在用缓控释肥“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一亩地不到半小时就播完了。村里在外打工的劳动力可以安心务工,不必回家帮忙了。

  “种肥同播”技术作为缓控释肥推广的重要载体,金正大已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9个省的玉米上开展推广。

  “在过去的几年里,政企联合推广缓控释肥,已经成为我国农技推广的典型范例。”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谢建华对于缓控释肥的推广经验十足,同时,也要求“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与金正大在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工作方面要继续加大力度,为化肥减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15年,金正大与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启动种肥同播技术推广行动。同时,开展了行业内规模最大、覆盖最广、受益农民最多的“种肥同播万里行活动”,投入、调动4万台种肥同播机,缓控释肥推广750万亩,将“种肥同播”打造成服务“三农”的“农业服务”品牌。

  早在2008年,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金正大在山东、黑龙江、河北、河南、安徽5个粮食主产省示范推广缓控释肥,至2015年,缓控释肥示范推广已扩大到25个省,79个市县的34种作物,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区域的农作物。

  除此之外,通过建立示范田,召开现场观摩会、培训会和开展田间指导以及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等,形成了从“免费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示范—种肥同播—推广应用—现场培训—现场指导—现场观摩—现场测产”的缓控释肥推广与服务新模式,打造出了国内领先的全新农化服务模式,推动了缓控释肥的大发展,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孙东辉 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85210-1.html

标签:农机 农业 绿色 耕地 减肥

上一篇:国内民用无人机企业争抢18亿亩农业植保蛋糕
下一篇:2015年我国农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