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供大于求、库存增加,玉米市场价格下跌较多,局部地方出现卖粮难。当前玉米收储工作进展如何?粮食政策将做哪些调整?来年的粮食生产会否受到影响?在国家发改委19日召开的当前粮食相关政策新闻通气会上,财政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答。
资料图
东北收储能力总体可满足需要
国家粮食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9月中旬冀鲁豫新产玉米陆续上市,玉米收购价格出现季节性回调。10月下旬,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每百斤玉米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下降至84元、89元和7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7%、22.6%、34.2%。11月1日国家在东北地区启动临储玉米收购后,关内玉米价格止跌反弹,出现恢复性上涨。11月17日,河北、山东和河南等地玉米平均收购价格分别为91元、94元和88元,较10月下旬上涨8.3%、5.6%、17.3%。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表示,目前,国内外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国际粮价低位运行,国内外粮食差价仍然较大。受供求关系和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今年以来玉米市场持续走弱。国家通过及时启动临时收储等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稳定,目前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趋于平稳。
据了解,今年国家将东北地区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调整为1元/斤。玉米国家临时收储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到2016年4月30日,相较上年收购启动时间提前。
财政部经建司副司长孙志介绍,财政部积极支持秋粮收购,今年中央财政拨付资金约150亿元,用于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明确跨省移库、简易仓储设施建设财政补助政策,加大腾仓压库工作力度,有效缓解东北地区仓容压力。及时足额拨付中央储备粮油、最低收购价与临时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支持中储粮总公司等全面铺开收购网点,做到应收尽收。
中储粮总公司购销计划部副部长索学君说,作为国家委托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主体,中储粮于11月1日起在东北启动了2015年产玉米的临时收储工作。“截至11月15日,共收购临储玉米611万吨,目前收储能力在8000万吨左右,总体可满足今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需要。”
2020年非优势产区种植面积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
针对当前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增加的形势,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以来农业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今后的思路是巩固提升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
“我们近期制定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这部分区域在我国地形版图中呈现从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故称‘镰刀弯’地区。”潘文博说,“镰刀弯”地区就是玉米的非优势产区,这一区域既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又是生态脆弱区,还多为农牧交错区,对优质饲料需求旺盛。因此,农业部将加快构建“镰刀弯”地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计划到2020年,该区域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
“至于东北黄金玉米带,则是一定要稳住的玉米核心产区。国家将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加强产能建设。”潘文博说。
据了解,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72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其中安排东北三省一区114.5亿元,占全部奖励资金的30.8%。稳定对粮食主产区风险基金支持力度,包括东北三省一区在内的13个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全额由中央财政负担,近期已将2016年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财政补助全部提前下达地方,其中下达东北三省一区资金为62.2亿元。
据了解,国家继续支持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