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在吉林省松原市高家村的玉米种植大户华树军,常到村附近的国储库打探玉米收购价格和入库情况。
资料图
种地之外,华树军还经营了一家种植合作社。今年,60多户社员全部都种了玉米。前几日,有一些社员卖了玉米,含水量26%左右,每斤0.81元。
11月1日,国家正式启动了今年对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比往年同期提前了一个月。按照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规定,今年玉米临储价格为1元/斤,相比去年每斤下调0.12元。自2008年实行玉米临储政策以来,收购价首次下调。
用农民的话说就是,“去年每斤能卖到一块一毛二的含水量14%左右的干玉米,今年最多只能卖一块钱了。”
在东北地区,刚收获的玉米含水量在30%左右。“再去掉几分钱的脱粒和运输费,每斤卖不到8角钱。”华树军说。除非急着用钱,他所在的种植合作社大多社员收获的玉米都还在自家场院里存放着。
尽管华树军知道国家临储价格不会朝令夕改,他还是召集社员一起商量,再等上20多天。他们盘算着,要是今年国库粮食收不够,说不定过段时间26%含水量的玉米可以卖到24%含水量的玉米价格,能多赚上几分钱。
他们不知道的是,东三省玉米临储库库存压力巨大。单就吉林省而言,国储库玉米库存已高出常态3倍多。
但巨大的库存量并未给玉米深加工企业带来福音。往年一直上涨的玉米收购价格,让玉米深加工企业难以承受高企的生产成本,或亏本或停产、倒闭。在多位玉米深加工企业负责人看来,玉米临储价每斤下调0.12元,对企业而言是杯水车薪。
农民喊赔,企业叫亏,玉米价格到底怎么了?
“没成想种玉米也会赔”
单产高、旱涝保收,最重要的是有国家政策支持,这是华树军和其合作社的农民选择种玉米的原因。
近几年来,农民也确实受益于此。从2008年,吉林地区玉米临储收购价格0.75元/斤,最高上涨到去年的1.12元/斤。 紧跟着玉米收购价上涨的是农民的种地成本。在吉林省各地区,土地租金连年上涨。数年前,在松原市高家村最好的地块租金每垧7000元,今年租金已高至每垧万元以上。
今年,华树军种了14垧(140亩)玉米。每垧地租金8500元,外加种子、化肥和农药的消费,每垧地成本在1.2万元左右。华树军说,这其中还不包括人工费。
不巧的是,今年7月正值玉米抽穗期,吉林省多地遭遇干旱。华树军的玉米地减产近半。正常每垧可以收成两万多斤,今年只有1万多斤。加之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华树军今年不仅没赚到钱,每垧地还倒赔1500多元,“没成想种玉米会赔钱,种得越多赔得越多”。
在吉林,像华树军一样,租地种玉米赔钱的农民不在少数。
临储价格下调的同时,国家对玉米收购质量标提高了标准,往年霉变率5%以内即可进入国库,今年则要控制在2%以内。
得知临储玉米提高了收购标准,松原市长岭县东兴村的张艳华在把玉米收到家后一个星期就卖了。她觉得,继续等,价格也不会上调,放在家里霉变率还可能提高,“进不去国库损失更大”。
长春农安县华冠种植专业合作社监事崔磊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合作社近3万玉米种植户,目前只有三分一卖了玉米。得知入国储库玉米标准提高,农户采取的一般做法是,把存放在场院里的带棒玉米逐个翻晒一遍,去掉霉变的颗粒,“估计这样,霉变率应该能控制在2%以内”。
尽管近年来吉林省不断推广科学储粮,但收获后直接把玉米堆放在泥土地上的农户还有不少。据吉林省粮食局统计,省内农户玉米储粮损失率平均在11.8%左右。
霉变率在2%到5%之间的玉米怎么办?国家规定,由地方政府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负责制和食品安全地方负责制要求,组织收购。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王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吉林省霉变率在此区间的玉米产量还在统计中,该如何收购及处理,还有待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