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抢抓新一轮改革机遇,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发展活力。但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湖南仍面临生产经营方式相对落后,规模化程度较低,农业效益较差等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把握好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稳步推进
近年来,湖南土地经营权流转力度逐年加大,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流转市场已具雏形。2013年,全省土地经营权流转总面积1380万亩,比2010年增长了1.2倍,占耕地面积的22.3%。流转的土地种类从耕地为主扩大到了果园、林地和滩涂等整个农用土地,流转的范围从丘陵、平原扩展到了整个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已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1:2010-2013年湖南省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二)流转形式多样化。全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多种多样,基本涵盖了转包、出租、转让、互换和入股等形式。多种流转方式不仅给农地经营者更多的选择农地流转的机会,而且适应现代农业国际竞争体系下土地规模经营及农业融资的需要,有利于农业的长远发展。2013年,全省农村土地流转形式中转包形式是一种最为主要的形式,占总流转面积的45.2%;其次是出租形式,占总流转面积的33.7%;另外,转让、互换、入股和其他形式分别占5.9%、4.8%、4.6%和5.7%。在土地流转的形式上,转包和互换是农民对于土地自发的、原始的流转,是属于低端的流转形式;出租和转让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和水平之后的产物,属于农村土地流转的中端形式;入股是农村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发展到新的时期的更高形式。总的来看,湖南农村土地流转形式正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土地流转的层次较往年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和进步。2013年,全省低端的流转形式比例比2010年减少10个百分点,中端和高端形式比2010年共增加8.2个百分点。
(表2:2013年湖南省耕地流转形式)
(三)过程趋于市场化。全省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流转过程的市场化,主要体现为运用价格机制、流转合约、中介组织等市场机制,将农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流转给以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为主导的工商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例如,在沅江市草尾镇,2010年7月镇政府出资200万元成立了沅江市草尾农村土地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政府的纽带连接农户与种植专业大户以及农业公司。通过收集和发布土地信托信息,接受农民土地委托,将零散土地整合后向种植专业大户或农业公司发包,直接参与并推进了土地流转的各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土地流转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