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农机行业的“黄金十年”,我国农机化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农机保有量激增。与此同时,农机售后服务需求也急剧增加。然而,多数农机企业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提高生产能力,而忽略了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造成了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用户怨声载道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整机行业,也普遍存在于技术、资金实力相对较弱的部件行业。农机的正常运转需要各个部件相互配合,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部件故障足以造成机器“趴窝”,给用户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机部件行业的售后服务现状,农机360网记者采访了来自吉林、河南及安徽等地的合作社代表,综合采访信息,目前农机部件行业的售后服务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影响用户选购农机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各项补贴政策的拉动下,用户的购买力迅速提升。如今在购机过程中,价格要素的影响力逐渐弱化,产品及服务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安徽凤阳县大溪河镇便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孙天井告诉记者,“产品与服务是同等重要的两个因素,没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产品的性能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吉林省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理事长陈卓则表示:“服务因素占三四成,尤其是国内的产品故障率高,服务尤其重要,国外的产品技术含量高,操作较为复杂,售后服务也十分必要。”
第二,易损件故障率高,多由经销商提供服务;发动机等关键部件故障率低,由部件厂家提供服务,但服务过程曲折。“易损件”顾名思义,容易损耗,自然故障率稍高,而且由于体积小,价格低,维修简单,一般由经销商直接提供服务。而对于发动机、变速箱等关键部件技术较复杂,则由部件生产厂家提供服务。但是需由用户联系整机厂家后,才可得知相应部件厂家服务电话,再由用户自行联系部件厂家。陈卓说:“割台坏了要联系割台的生产厂家,发动机坏了要联系发动机的生产厂家,服务流程复杂,服务效率低,非常不方便。”
第三,农机部件行业内,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厂家之间的服务差距较大。大型部件生产企业不但产品可靠,而且配件供应及时,售后服务到位;小型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故障率高且服务质量差,配件购买困难。孙天井表示:“以前买过一台拖拉机,配备小厂家的发动机,发动机故障以后两天都没有修好,耽误了作业时间,给合作社造成了损失。现在合作社的拖拉机都配备天利动力等大品牌的发动机,故障发生后24小时以内就处理完毕,如果超出24小时,则由厂家免费更换新的发动机。”
第四,售后服务需求趋向多样化。随着农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售后服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机器维修,保养也成为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孙天井介绍到:“天利动力的服务很到位,一年提供两次发动机保养服务,只要一个电话服务人员即可上门,而且只需支付所需油品的费用,非常方便实惠。”
第五,部件厂家的服务质量与整机厂家的服务质量有很大差距。与整机厂家比,部件厂家的生产规模小、知名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部件故障率高,服务需求量大,更加剧了售后力量不足与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甚至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河南确山县互利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艳东告诉记者,一般买回机器后,先对照说明书将所有的部件都熟悉一遍,外出作业时备齐常用部件,尽量自己处理突发故障。有时服务人员24小时都不能到场,耽误作业。
可以看出,售后服务已经成为用户选购农机的重要因素,然而很多部件企业对此认识不足,服务不及时、服务质量差。总体而言,用户对农机部件行业的售后服务并不满意,甚至有一定的抱怨情绪。面对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是整机厂家与部件厂家联手协作,开展“一站式”服务,促进农机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与部件厂家相比,整机厂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服务经验也更为丰富。双方既为合作伙伴,则合作关系不应只体现在产品制造方面,也应在售后服务方面开展合作。一旦部件出现故障,整机厂家要主动为用户联系部件厂家,或者承担一定的服务职能,而不是相互“踢皮球”。实现用户只要打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提高用户满意度。
二是加强自身服务体系建设,壮大服务力量。服务问题的产生与服务力量不足有很大关系,因此要解决当前服务不及时等问题,增设服务网点,缩短服务半径,增加服务人员数量,加强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是当务之急。
三是拓展服务项目,提供多样化服务。面对部件企业服务力量较为薄弱、服务需求量大的现状,要想缓解服务压力,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做好事前保养与检修,保证机器以最佳状态备战服务旺季。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提供保养与检修服务的部件企业只是少数,尤其是发动机等关键部件,保养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而且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保养的重要性。彭艳东说:“日常保养是必须的,但是厂家不提供相应服务,只能自己完成。”由此看来,部件企业提供机器保养等多样化的服务十分必要。
四是开展用户培训,提高用户自主处理故障的能力。当前农机手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故障是由操作不当引起的。要减少此类故障的发生,就要加强用户培训,提高机手的技术水平,而且要提高机手自主处理故障的能力,从而降低服务 需求。
五是提高产品质量,从根源上降低产品故障率。产品质量与产品的故障率密切相关,要从根源上缓解作业旺季服务压力,就必须提高产品质量。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部件厂家要从自身做起,严把质量关,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其次,整机厂家要择优选择部件供应商,制定严格的检验标准,同时考虑部件厂家的供货能力,保证配件及时供应;最后,工商监管部门要制定法律法规,加大对产品质量的监查力度,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减少不合格配件给用户带来的损失,同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但是对于多数农机部件生产企业而言,售后服务仍是薄弱环节,服务力量不足、服务不及时、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影响了用户体验,造成了用户不满。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部件生产企业的自身的努力,整机生产企业也要予以协助,从服务流程、服务速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提高用户满意度。
【※ 农机360网&《中国农机商情》原创稿件及独家专访稿件转载需在内容中保留原著作权“农机360网&《中国农机商情》:”,并且信息来源需注明:“农机360网”,否则谢绝转载。随意篡改本网原创内容,本网有权要求转载方立即终止侵权,否则我们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