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限的耕地上怎样实现粮食再次增产,农民再次增收,这是一个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都在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全国产粮大县的吉林省梨树县,近年来积极探索,寻找出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方式转变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通过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最终逐步实现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
资料图
耕种实践催生生产生活变革
“2013年我们合作社规模经营的地块平均每公顷玉米产量达到24500斤,比未参加合作社的农户每公顷增产3500斤,增幅达16.7%,每公顷增收3150元。合作社485公顷耕地共增产粮食220万斤”。见到记者,梨树县小宽镇双亮农机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双算了一笔账。
究竟是什么方式让双亮农机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增产又增收?该县农业局局长孙德志给出了答案:2012年9月20日,我到双亮农机植保合作社调研时看到,地里的玉米垄宽窄不一,宽的一行是80公分,窄的一行是40公分,打破了玉米垄统一60公分宽的传统。郝双总结了宽窄行种玉米的好处:既免耕保墒,又能一次全苗,而且密植高产,常规播种一公顷地是4.5万株玉米,宽窄行能播6.5-7万株玉米。因为是宽窄行,所以通风透光。另外,土地集中,适合机械化作业,省工省时。这种种植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经营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单位生产效率,实现了耕地面积不增加,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效果。
郝双说,2008年11月合作社成立时,他就琢磨怎样让每公顷土地有更多产出。他在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的支持下开始进行玉米宽窄行种植实验。2012年以后,合作社宽窄行种植的玉米实现了大面积增产,合作社社员左向东、陶树山分获国家玉米王挑战赛吉林省赛区的一、二名。
2012年9月23日,梨树县召开了千人大会,介绍推广了这种种植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经验和思路,号召全县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为核心全力推进两个方式转变。当年10月11日,梨树县在调研后将“两个方式转变”提升为“三个方式转变”,并召开全县农业大会,在全县正式实施。
县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农业局成立工作督查组和技术服务组,进行宣传发动和指导。县里还统一编印下发了宣传指导提纲和操作指南,制定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实施方案、实施细则和“三个方式转变”实施方案等,并制定扶持政策,凡是宽窄行统一播种面积达到或超过20公顷,每公顷给予200元防病防虫植保药品,还协调农机补贴、生产资料优惠、简化组建合作社程序等。
孙德志告诉记者:“三个方式转变,一是生产方式转变。打破传统的垄作,推广宽窄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发挥新科技和机械化优势,将农机农艺结合在一起,实现节本增效,即由传统的60公分均匀垄向80公分和40公分宽窄行转变。二是经营方式转变。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为核心,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充分整合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富裕,即土地由一家一户向有能力经营的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集中。三是生活方式转变。将农村落后的生活方式转变成现代市民化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等根本性的变革,即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向城市转移就业,由农民变市民。‘三个方式转变’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最终逐步实现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2013年年初,梨树县委、县政府下发“三个方式转变”的实施方案。由此,破解阻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民转移就业瓶颈的重大改革在梨树县大地上扎根、成长、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