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60万亩田地谁来种?――湖北省蕲春县土地流转观察
2014-06-18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资料图

  “70后”不愿意种田,“80后”不会种田,“90后”不知道自家田在哪里,在家的“386199”部队大多无力种田。

  当下农村“打工经济”盛行之下,这是一些地方的真实写照。

  近几年,湖北省蕲春县通过市场、政府的双重力量,引导土地合法、有序、规范流转,推动各种要素集成融合,一定程度上既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又优化了人力资源和优势产业的良性互补。

  田由“谁”来种?蕲春土地流转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实践。

  市场催动:逼出来的变化

  蕲春是湖北省东部地区的传统农业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农村土地面积246.9万亩,其中耕地61.6万亩,林地165万亩,水面20.3万亩,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超过20万人。

  据统计,三年前,蕲春土地长期抛荒和冬闲田抛荒面积分别在1.5万亩和15万亩左右,按亩产粮食1500斤、亩平收入1000元计算,每年约减少粮食3625万公斤,减少收入4000万元以上。

  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土地闲置或浪费,另一方面,大量的产业发展需要土地来作基础性支撑。近几年,蕲春县委、县政府持续酝酿破局之策,而土地流转、“两转四用”成为战略首选。

  “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和机械化,但是把别人的地拿来自己种,起初很多人对此还是不认同!”2010年回乡创办三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宋林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

  宋林坚持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服务”模式。在青石、张榜等6个乡镇集中流转土地5880亩,推广示范水稻与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同时试种再生稻和糯稻等新品种。

  近日,把田地流转给合作社的青石镇农民宋福林算了一笔家庭收入账:5亩田地种粮补贴每年有600元,流转收入有1500元,妻子帮助大户打季节工年收入7000多元,自己与儿女在外务工,每年也有6万多元收入。

  蕲春正在以每年递增10%的速度加速推进土地流转。一项数据对比表明:2013年,全县共流转耕地11.2万亩、林地53万亩,分别占总面积18.2%和32.1%,两项数据比三年前翻了四番。

  “市场才是检验成果的最好标准,土地流转为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的集成,可谓提供了一个方向和模板!”蕲春县委书记徐和木说。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41242-1.html

标签:农机 流转 观察 土地 田地 湖北省

上一篇:夏收一线:夏粮为何“十一连丰”(图)
下一篇:探访荣成种粮大户王本法规模化种植的麦收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