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机作业:从“游牧”到“定居”(图)
2014-06-11   来源:河南日报(作者:杜君)   

  10年前,方城县赵河镇平高台村的史丰坡扔掉镰刀,开着自家的小麦收割机南征北战,从一名“老麦客”成为老少皆知的“头号农机大户”,一年能赚十几万元。


资料图

  如今,史丰坡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他的麦收“主战场”锁定方城及周边。

  “麦客”史丰坡身上的变化,恰恰折射出全省的现状。今年三夏记者行走中原,发现各地农机作业都在悄然进行着一场变革:从轰轰烈烈跨区走千里,到各显神通就地定居。

  “抢”收割机变“抢”麦田

  开了11年小麦收割机的王文瑞,今年没亲自收一亩麦。

  “我现在就是为合作社联系种粮大户,还得先下手为强。”6月7日,在温县武德镇一块高产田,王文瑞正指挥几台收割机作业。

  “按理说,高标准粮田建设和土地流转,让连片的平整地更容易机械化操作,正是农机大把挣钱的好时候。但事实是,收割机‘吃不饱’。”王文瑞解释道,他所在的广土农机专业合作社刚成立时,农民争抢收割机,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这几年,农民购买农机热情高涨,仅温县小麦联合收割机就由几十台增加到近700台,再加上一些前来跨区作业的机器,农机开始过剩。

  农机过剩,市场随之逆转。眼下,农民“抢”收割机变成收割机“抢”麦田。相对以往南至湖北、北到内蒙古“走千里”,广土社如今作业范围就是“八二开”,八成在温县本地,两成在温县周边。

  “今年,合作社还头一遭跟当地种粮大户签起协议,机收一亩优惠十几元。”王文瑞说,“虽然挣得少了,至少能维持生存。”

  广土社的现状绝非个案。记者从省农机局了解到,目前全省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达5362个,比2007年年底增长9.7倍,其中联合收割机数量超过15万台,相对全省8000多万亩小麦确实已经饱和。有关专家表示,竞争必然带来优胜劣汰,谁坚持到最后谁胜利。记者发现,不少农机合作社深谙此理,就近划定势力范围“抢”麦田很流行。

  跑马圈地拓展服务

  相对广土社的“被动坚持”,清丰县河山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应对之策是“主动出击”。

  从小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到播种机、拖拉机,记者看到,各色崭新的现代农业机械整齐地排列在合作社大院里。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40618-1.html

标签:农机 作业

上一篇:当前深化农村改革需要关注的十个问题
下一篇:夏收时节雾霾锁中原 秸秆为何屡烧不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