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现代农业发展:永葆“黄金期”
2014-03-03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作者:高文)   

  走进安徽省南陵县大浦现代农业示范区,只见各食用菌、花卉和蔬菜大棚里一派生机,流水线上生产瓶装金针菇、组培室里铁皮石斛茁壮成长……充分展示着“土地集约、产出高效、科技创新、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特色。忙碌的人们不再是采取传统种植,在他们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幸福的喜悦。

  示范区负责人汪锡文介绍说,示范区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路、市场化手段推动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目前已基本实现农业规模化、园区化、产业化、组织化,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农业现代化新格局。

  科技进步 装备支撑 奠定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石

  面对多发重发的自然灾害和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12039亿斤,比上年增加247亿斤,增长2.1%,再上一个千亿斤新台阶,首次实现“十连增”。这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物质技术装备的支撑功不可没。

  据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2%;农机总动力超过10.6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9%。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加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建设,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支持近3万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善条件,基本覆盖所有农业县,启动实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特岗计划,培训农技推广人员30万人次。加快推进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支持种子企业建设育种创新基地,认定57个国家级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在100个粮棉油大县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推动“阳光工程”转型,培训新型经营主体从业者112万人次。

  在全国100个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在36个县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要农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步伐,重点扶持1022个农机合作示范社,玉米机收水平超过49%,水稻机插水平超过35%,分别提高6.5和3.3个百分点;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1.1亿亩。加快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种植业及畜禽良种工程、大中型沼气工程等。

  探索创新示 范先行推动 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

  中国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不可能“齐步走”,必须选择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地区,率先发展、先行探索和示范带动,以提供发展思路、模式和经验,引领区域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2010年8月,农业部确定第一批5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启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新一轮实践探索,提出“十二五”期间力争大部分示范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部前后认定两批153个示范区。3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各示范区在较高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新装备、新技术广泛应用,大胆创新经营体制机制,涌现出多种富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模式,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为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实践证明: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但各示范区在主导产业生产能力、基础设施、生产经营水平、科技支撑能力、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153个示范区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前列,基本呈现分布广、区位优、条件好、基础实的特点,为真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可学可看可推广提供了客观条件。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30660-1.html

标签:农机 黄金 永葆 现代

上一篇:研发小型农机让农民少出力
下一篇:构筑粮食安全的现代仓储防线 江苏科学推进粮库升级改造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