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粮食和农业连续增产,农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促进了农村民生显着改善,也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式依然比较粗放,农业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矛盾突出等问题也日益凸现,一些地方农业发展付出了很高的资源环境代价。为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长远,着眼大局,明确提出要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
资料图
我国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是开发过度、保护不足。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培养地力方面很少投入,只用不养,掠夺性经营,特别是有机肥投入不足,造成土壤耕性变差,保肥保水性能减弱,耕地基础肥力下降。一些地方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低,有的严重缺水地区,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大量持续开发地下水,造成局部地下水超采、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一些地方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畜牧养殖粪便污水大量排放,使部分耕地、水体受到污染。一些地方破坏植被开垦耕地和高强度利用耕地,导致土壤耕作层变薄,防旱排涝能力差,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问题突出。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不仅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收益下降,而且还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对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促进农业资源休养生息,既是缓解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农业长远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促进农业资源休养生息,最主要的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提高资源永续利用能力,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更加注重维护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长远利益,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相统一,建设土肥水美、山青草绿的美丽中国。
促进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要抓地力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要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加大对退化耕地、新补充耕地及新建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力度。积极组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粉碎、集中堆沤、还田腐熟等技术,通过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施用有机肥等措施,恢复并提升地力。近些年,一些地方进行机械深松整地,改善了土壤状况,加深了耕作层,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今年国家将启动深松整地试点,实行财政补助,鼓励农民进行土壤深松。继续加快水利建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特别是要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农业节水能力。
促进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要抓减量降排,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要把过大的资源开发强度、过量使用的投入品、过多的污染物减下来。要实行严格的农业资源开发监管制度、投入品生产使用监管制度、环境污染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鼓励和支持清洁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高效肥料和低残留农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推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循环农业。
促进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要抓治理修复,解决资源利用中的突出问题。要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明确治理目标任务、重点地区和保障措施。今年国家将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继续在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保证修复区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降低。要通过不断努力,使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既满足当代人需要,也为子孙后代留下良田沃土、碧水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