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新事物影响越来越大 现代农业之路该何去何从
2014-02-08   来源:大众日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记者春节回到老家山东潍坊昌乐县红河镇杜家庄,串村邻,走亲戚,采撷到三位菜农比较典型的故事。滴水映日,这几则故事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山东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几个侧面。


资料图

  ■故事一德义二叔和大葱产业链
  去年,大葱给德义二叔帮了大忙。他花一万八九千元供儿子上大学的同时,还花两万多元,盖了南屋、扩建了大门楼,今年还要再花两万元装修。让德义二叔赚钱的,不是种大葱、卖大葱,而是他和二婶围绕着栽大葱、刨大葱做的劳务。
  杜家庄紧挨安丘市,在龙头企业安丘外贸的带动下,近年来杜家庄及周边十几个村每年都种四五千亩大葱。德义去年种了三亩大葱,但价格不行,每斤只卖了三毛多,一亩地纯收入不到1000块。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杜家庄一带因为种葱多,村民栽葱、收葱全部外包,形成一个大葱劳务市场:栽大葱时,每栽一米,挣四毛钱,像德义二叔这样的壮劳力,一天能栽三百米,挣一百多块;收大葱时,每刨一米,挣一块四毛钱,德义二叔和二婶一天刨三四百米,每天挣四五百元,去年总共挣了两万多元。
  非仅如此,杜家庄村里建了两个大葱加工点:将大葱的黄叶、泥土以手工除去,扎捆,卖给安丘外贸。扒一斤葱一毛钱,一个劳力一天能加工四五百斤,挣四五十元,德义家二婶更是有空就去。
  正是靠这条大葱产业链,德义在供儿子上大学之余,还有能力搞了点建设。
  “与10年前相比,今天一个可喜变化,是农民开始投资产业链后端的加工环节,并从中受益,同时因为规模化种植,能够挣取劳务收入。今年的全省农村工作会提出,要推动农业向产前、产后两端延伸。杜家庄已开始这种转变。”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评价道。
  ■故事二三姨夫与瓜菜合作社
  记者三姨夫眼中的现代农业,与杜家庄人有点不同。三姨夫家在本镇的小菜园村,一如其村名,这个村是有名的蔬菜专业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种大棚蔬菜。三姨夫认为,发展现代农业要有现代化组织,并由它带领进行现代化经营。
  小菜园村在2011年成立了双溪泉瓜菜专业合作社,村民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三姨夫说,在合作社的引领下,他们村这些年种的都是挣钱的菜。去年他种了合作社从杭州引进的杭椒,最贵卖到10元一斤,1.7亩的一个大棚,收入2万元;收了杭椒又种合作社引进的眉豆,又收入2万元。   合作社对菜农统一管理,统一生产技术、统一购进生产资料,实行绿色无公害种植。肥料主要是豆饼、大豆、沼液等有机肥,农药则都是生物药。去年合作社推荐使用的生物药阿维菌素,药效一个月,既杀了害虫,还没有残留。在喷洒生物药时,还有技术员入棚指导。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29266-1.html

标签:农机 越来越 影响 事物

上一篇:一号文件解读:供销合作社改革将迎来哪些机遇?
下一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从战略层面解决“谁来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