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土地流转过程中应以农民利益为核心
2014-01-08   来源:财讯   

  一号文件还未下发,各种猜测版本即已出台了。昨日刚有消息称一号文件将锁定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各地也早已纷纷开展了包括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这“三权”在内的抵押贷款试点;而今日又有消息称,2014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进入深层次领域。农地入市、土地承包制度、征地改革、宅基地管理等四方面将成为主线。

  对于这些猜测想必大家也早已司空见惯,其实也情有可原,一来在中国每项政策出台前夕,都会有海量的猜测文章,没办法,中国人多,中国文人多,中国评论家也相应多了。再者,还有一个原因,或许是主要原因,因为土地流转的意义摆在那儿呢:唯有启动土地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才能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况且,我国已经进入了城镇化的加速期。城镇化首先是进城农民的市民化,而我国目前的城镇化之所以是“半城镇化”,根本原因是因为没处理好农村土地流转和户籍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行农村土地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将会带来中国消费需求的迅猛增长,据统计,农村土地流转将意味着今后20年内每年都有2万亿左右的内需,有了这2万亿元的内需,再加上它的放大效应,就可以拉动我国经济在今后20年保持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这对目前产能过剩、内需疲软的中国现状来说,吸引力不可谓不大。

  但吸引归吸引,要弄清楚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国到底什么才是核心?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形成“吾之蜜糖,彼之砒霜”的尴尬局面。

  而这也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之前的改革多以经济数据为核心了,而少了人文关怀。最典型的当属近几年开展的城镇化,以GDP增长为核心,其结果则是“鬼城”不再是新名词,所以,“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对以往城镇化模式的纠偏,而现在的土地流转更应如是。

  话说,改革说到底就是对原来旧有的经济模式的变革,而这一切都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回顾历史上的改革可以看出,如果以多数人的利益为核心的改革或者革命,大都是成功的,相反以少部分人,尽管是精英阶层的人推动,也最后归结为失败,无他,没有形成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无法形成巨大的舆论推动,也就是我们过去经常说的,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共鸣与同情。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中国进行的土地革命,就是代表的农民利益,所以,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而且,土地问题历来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依靠土地改革取得的,改革开放以及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是由农村土地承包开启的。

  还要注意的是,土地流转以农民利益为核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而要发挥到实践经验中。实际上,对于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中央都有很多套法规政策,如果实行起来,不说能够起到彻底改头换面的作用,但也会令以前的消极现象大为改观。但遗憾的是这些规则往往是只停留在表面,或者说只停留在文件中、讲话稿上,而不实行试点去推动他,其结果就是,这些文件或者讲话稿到后来变成一片故纸堆。而这些条令和规则也会销声匿迹,长此以往,民众也渐渐会失去信心。

  或许有同学会说,农民土地入市也有试点啊,比如,四川、浙江、福建和江苏都实行了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但要说的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信息上并不具体详细,有的地方甚至没提到土地确权,但是要知道土地确权是为确认农民财产权所作的先置性工作,没有确权,难以分清财产归属。另外,首先是产权所有者是自愿的,而不是被强迫的,包括行政强迫、暴力强迫等,在很多地方,听到最多的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这无形中就透露出行政强迫的苗头与信息。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4-128096-1.html

标签:农机 利益 核心 农民 过程 流转 土地

上一篇:土地流转不能打农民的“歪主意”
下一篇:粮食烘干小环节 农民增收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