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多打粮食,必须增加科技投入
集成技术的应用,让普通农民也能种出高产田。然而,要让科技在增产中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制度和机制作保证,进一步提高技术的到位率。
“我们有两个机制保证科技到位率,一个是农户监督机制,另一个是责任连带制。”据农垦建三江分局科技局副局长于立明介绍,农户监督机制就是农田的技术服务都统一由合作社来负责,最后的粮食还是属于农民。农民通过监督,制约合作社,你要是技术不到位,我就不给你服务费,确保技术措施的到位率;而技术责任连带制则是如果一个农户地歉收了,相关的技术员就要被扣工资和绩效,同时负责包片的行政干部也要扣工资,一层层、一级级追溯责任。
而在辽宁省也建立了类似机制,加强对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工作的考评考绩管理,并作为以后聘用的重要依据。正是多种手段多种措施,才充分保证了科技到位率。据悉,今年东北四省区都已提前完成玉米“双增二百”科技行动的目标和任务,实现了玉米的连年增产和增收。
实现粮食持续增产,更需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玉米专家戴志铖说:“玉米育种工作特别费钱,出一个品种最快也要8年,按照费用投入来计算,一个品种每年至少需要5万元,10个人的团队8年投入就要400万元,可这一部分的资金保障很难。另外,虽然目前我国已全面健全了农技推广体系,但是毕竟是公益性的,我们还需要经费的保证,让体系运行得更好。希望国家能对公益性项目多支持,能对农业科研工作多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袁隆平一直有个梦,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就坐在像瀑布一样的稻穗下面乘凉。这个“禾下乘凉梦”也是我国许多农业专家的高产梦,更是千万农民的增产增收梦。
一亩地究竟能产多少粮食,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穷尽一生可能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正如人们所梦想的那样,对于粮食产量的期待,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