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4:量身定制天气服务
提炼:如果你是个夜猫子,喜欢半夜出去泡吧,那么每天23时你可能会收到天气预报推送,告知夜里温度及适合穿的衣服。
刚刚过去的一年,挪威气象部门的气象预报网在欧洲乃至全球都很闻名,精细化街区预报不仅每小时都可以更新,用户还可以在网上定制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天气报告。
2015年,精细化、针对性、客户全程参与仍然是国际上气象服务的主要发展思路。目前很多国家都研发了专门进行1小时内分钟级降水预报的软件,其中一些30分钟内降水预报准确率在80%左右,6分钟内准确率达90%。
由此看来,2015年传统天气预报受众会越来越少,而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多点精准预报服务、获知灾害发生和结束确切时间将有可能实现。
世界气象组织计划从2016年至2019年启动服务提供战略及其实施计划,关键就在于让用户全程参与,根据用户需求、后续反馈推送并调整天气服务信息,形成循环链条。
大数据、云平台以及随时互联沟通的智能设备都已为有针对性、互动性的精细化气象服务打好了基础。大势所趋,2015年是全球气象服务备战试水的一年,也必将是竞争激烈、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一年。
畅想5:气象搭上了大数据列车
提炼:气象数据的多少决定气象服务社会这道“招牌菜”的口感,但吃一盘菜始终不如学做一盘菜来得实惠,因此,数据也必须用活了。
1904年皮叶克尼斯提出天气预报是一个物理初值问题至今,在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气象数据的应用实现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20年,气象数据已经增长了近千倍,观测信息量越大,所蕴藏的真实信息越多,“招牌菜”的口感也就越丰富,而原材料的加工使用也被日益关注。尤其是大数据时代,气象数据怎么用就更为关键。
地球风险是一家利用大数据预报未来天气情况的公司,他们基于820亿次计算以及60年的气象历史数据来识别天气模式,加之美英政府以及数千气象科研人员的观测数据,还有每天更新的数据库,最长可提前40天预报冷热天气概率。再比如,默克公司提前半年多掌握了美国地区3月份的气象信息,并预测温暖空气将带来花粉等过敏因素,默克公司加大了过敏药的宣传和供应,由此带来了数百万美元的额外销售额。
随着大数据时代深入人心,气象搭载上这趟开往智能地球的列车是必然之选。2015年,气象大数据将着眼于“鱼到渔”的改变。观测数据高速增长,可能因为用户使用不当无法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服务平台、开发软件服务,让气象大数据成为城市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