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育秧播种联合作业机
育秧播种联合作业机由机架、自动送盘机构,秧盘输送带、铺床土装置、播种装置、覆土装置、喷水装置、传动装置和控制台等构成。
作业时将一定数量的秧盘放到自动送盘机构上,使之逐个地被连续推送到秧盘输送带上,依次通过铺床土、播种、覆土、喷水等装置,完成各项作业后由末端排出。
各工作装置由各自的电动机通过三角胶带传动,并由控制台控制其运转或停歇。铺床土、播种和覆土3种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一般结构均采用外槽轮排种(播)机构,只是排播量大小不同。
有的机型在铺床土装置后面增设一个长条毛刷或旋转毛刷轮,用以刷平秧盘内的床土。一台育秧盘播种联合作业机生产率通常为每小时300—600盘。
(五)育苗设备
在育秧盘内培育健壮秧苗的设备,需要将育秧盘置于能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的环境中。常用的设备有育秧架、发芽台车、塑料大棚、供水设备和加温控温设备。
(六)物料运送设备
物料运送设备包括床土、育秧盘等物料的输送机。育秧盘在整个育秧过程中都需要使用,按插1亩地用25个育秧盘,每套育秧设备负担1000亩大田计,共需2.5万个育秧盘,其投资额(以塑料育秧盘为例)约占全部设备总投资的40%,有些地方在育秧盘内加装钙塑纸或塑料薄膜衬套,待发芽后脱盘育秧,育秧盘数量可减少约80%。
3、工厂化育秧技术的正确应用
(一)基本应用条件和要求
1.育秧工厂的规模
工厂化育秧是集约化生产,正常投产后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会取得相应的效益。因此在建设育秧工厂前,应对育秧的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针对供秧和机插秧社会化服务的需用量确定育秧工厂规模目标,制定设计方案,购置必备设施和机械,逐步投入正常运行。
2.育秧工厂的建设与设备的配套
建设育秧工厂、购置设备时,应以实用、节约为原则,并应选择在乡村交通方便、电力、用水条件具备,农民科技意识高,供秧方便的地方。设备的配套可采取逐步扩大育秧工厂的生产规模的思路,根据实际需要结合拟投入成本的大小来选择工厂化育秧设备。如先购置能保证播种质量的播种流水线,而碎土设备先用人工处理,等有条件了再配齐其他设备;育秧季节不是特别寒冷的地区,一些育秧控温设施可以省去等。但育秧工厂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以后扩大规模的空间。
3.育秧的要求
(1)双季水稻品种要搭配好,两季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加起来不超过230天。
(2)要推算好播种时间,计算好秧龄,一般早稻20—25天秧龄,晚稻16—21天,秧龄过长,影响秧苗质量和机插质量,分期分批播种,确保秧龄适龄机插。
(3)如果每季的播种批数、周期拉的太长,会影响秧苗质量和机插质量,导致产量下降,整个播种批数不宜超过5个周期。
(4)工厂化育秧设备只能培育秧龄不超过30天的带土中、小苗,不能满足无霜期较短地区双季连作晚稻对秧苗的要求;设备的总投资较高,而利用时间较短。因此,发展育秧设备的综合利用,如在非育秧季节培育食用菌类或花卉、瓜菜、果苗等,以提高经济效益,对发展工厂化育秧具有重大意义。
4.操作人员的培训
育秧播种联合作业机运转起来速度较快,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技术要领才能保证其播种的质量和要求,而且将播后秧盘送入育秧车间绿化的过程,也与人工育秧有一定差别,因此操作人员上岗之前的培训非常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