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价格的持续高位运行,让一些钢厂初步尝到甜头。然而,现实真得如想象中的那么乐观吗?
冶金工业信息中心专家赵刚表示了他对当前钢价高位运行的担心。
他认为当前过快的钢材供给增长与逐渐减速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这一大的供求关系走向看,未来钢材价格应该是在上下波动中重心逐步下移。”
2008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已经显示出了国内消费增长势头减弱的问题。
目前下游的一些企业由于成本的压力,陷入了利润下滑但又难以涨价的尴尬境地。
据了解,钢铁价格上涨对下游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
兴业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床行业、重型机械、农用机械和工程机械年用钢都在550万吨到700多万吨左右。
如果钢铁价格平均提高400元/吨,那么机械行业利润影响将达到300多亿元之多。
钢铁成本在工程机械行业的成本超过50%,但是目前机械行业大部分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的成本转嫁能力较差。
汽车、家电行业的竞争也十分激烈,成本转嫁能力也不强。
另外,由于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部分开发商存在资金断裂现象,将不利于未来行业的投资增长,而房地产行业的用钢占比高达55%。
汽车、耐用消费品无疑是中国钢材消费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虽然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但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却不敢轻易涨价,至少是不敢与钢材等原材料同幅度涨价。
据有关资料,一度因为钢材涨价而尝试提高价格的某家用电器厂商,因为竞争激烈被迫再次降价促销。
近期空调遭遇全线价格“雪崩”,最高降幅达到30%。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认为,“如今,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价格往上走不太可能。我想,现在价格上涨还为时太早,至少还要等
几年。尽管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原材料价格上涨,但可以肯定地说,汽车价格涨不上去。”不仅如此,国内汽车价格也出现了今年以来首次环比下降。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整体汽车价格同比下降3.21%,环比下降1.19%。
下游钢材用户的纷纷降价行为,对于不断上涨的钢材行情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楼盘买卖出现浓厚的观望气氛,不仅投机买房和投资买房需求显着萎缩,自住买房也被推迟,以等待局势明朗。
在这种情况下,并因为资金紧张,开发商普遍减慢了施工进度。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国家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有关专家就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使得金融机构收紧了对房地产的贷款。
浓厚的观望气氛及住宅价格的强烈降价预期,又使得开发商借助预售款建房的目标不能完全实现。
钢铁行业资深专家徐向春对此表示,但如果钢材价格过高,市场会承受不了。
不少下游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即使提价也仍然无利可图,因此可能被迫减少出口,还有一些家电生产企业可能因此倒闭。
四川省汶川地震导致大量建筑倒塌损毁,重建工作被提上日程,建筑钢材的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灾后重建的计划,很可能会为专注大型住宅社区以及公建配套的开发商带来机会。”全球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报告称。
但是,这个数量不会超过1800万吨,而且其需求释放期在3年以上,年均增加量在500万吨左右,相对于国内产能并不是很大,经估算也就是今年一个季度的钢材和钢坯的出口减少量,因此根本不会引发国内供求关系的紧张,也不会扭转2008年中国钢材需求总量增幅回落的局面。
当然,灾后重建需要量最大的是建筑钢材,钢材总量与品种结构存在一定失衡。
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将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加大建筑钢材的生产力度。同时关注并严厉打击以此作为炒作题材,哄抬钢材价格,尤其是建筑钢材价格的囤积投机行为。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提高临时出口关税的措施,抑制或停止建筑钢材的出口。
“对于楼市而言,地震的负面影响,包括心理上的,将使部分购房者暂缓入市。”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杨红旭坦言。
生产成本增加无疑是今年以来中国钢材的涨价的重要因素。
今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持续性强劲上涨。
据商务部重要生产资料监测系统数据测算,4月末全国钢铁企业的平均出厂价格同比至少提高了1400元/吨,而同期大型钢铁企业所增加的铁矿石费用(国内外矿石价格、长期合同价格与现货价格综合测算)不超过300元。
可见,今年上半年国内钢材的涨价幅度远远超出了成本增加水平。岂能单单用成本提高来加以解释。
部分分析认为,钢价上涨不排除一些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乘机炒作和国际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根据中钢协统计,钢铁行业实现利润能够连年大幅增长,借助成本因素提高价格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家年产量在300万吨左右的钢厂负责人对目前过高的钢材价格并不十分乐观。他认为,成本推动型的钢价上涨,能不能维持一个高位平衡,现在无法判断。
国内市场的钢材消化能力到底有多大,也还是一个未知数。(来源:现代物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