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严控煤炭出口 缓解通胀压力
2008-07-11   来源:[我的钢铁]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一人均却又是个小国了。这两年,国际国内市场除了石油价格一路走高,煤炭价格也随之飞涨。物以稀为贵,国家统计局发布前5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其中煤炭行业雄居所有行业之首,利润同比增长97.8%。

  煤炭作为资源类产品,它的涨价向下游传导,推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也不得不提价。国家发改委对电煤实行临时价格干预,要求全国煤炭生产企业供发电用煤以2008年6月19日实际结算价格为最高限价。但也只暂时控制了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和喷吹煤等依然继续涨价,今年上半年分别达到30%到50%的涨幅。有消息说,明年初有可能开始第三轮煤电联动,被压制的动力煤价格届时会有补涨的要求。

  解决煤炭紧张,缓解通胀压力,一是扩大生产,二是严控出口、增加进口。扩大生产比较慢,而且那些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小煤窑一旦死灰复燃,遗患无穷。当务之急,可以在严控出口、增加进口方面采取措施,或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据统计,2007年,我国煤炭产量25.23亿吨,进口0.51亿吨,出口0.53亿吨。对煤炭进出口贸易,我们这些外行人弄不明白。我们只知道,倒腾出去0.53亿吨,再倒腾进来0.51亿吨,不说运输过程中的损耗,仅此用去的运力成本,大概就有些得不偿失。问题是我们自己供不应求的时候,还大量地往外销售,让人很是捉摸不透。你说是出口换取外汇吧,现在国家有1.7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多,并不急需换回大批到手就贬值的绿票子。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这个时候,我们应当花掉一部分美元去买石油、买煤炭以及其他一些资源类的产品。我们自己的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暂时埋在地下贮藏,留给子孙后代,什么时候需要再拿出来变现。

  非要出口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也应考虑加工成有一定附加值的产品,比如化肥,而不是出口裸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高度,认真研究一下资源类产品进出口贸易问题。要动点脑子,算计一下什么资源出口,什么资源进口,出多少进多少,进出的时机,有个统筹安排。前年11月,国际石油每桶70多美元时,我们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多买一点,把自己的油先存起来。假如当时有人听进去了,现在每桶140多美元,我们国家就发一笔大财了吧?可惜,管事的人不操心,不管事的人瞎操心。

  为什么在石油便宜时没人张罗多买点呢?为什么自己煤电紧张还要大量出口呢?思来想去,我估计是体制上的毛病,“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假如我是石油公司老总,当年多进口了,必然影响当年的业绩。煤炭出口也是如此,只要出口了,这就是出口商的业绩,他才管不着国内紧张不紧张。真正应当计划的,缺乏计划。需要交给市场的,又比计划经济还要垄断。未来的经济改革,亟须从资源类产品进出口入手,加以梳理,找出应对的措施。(来源:北京晚报)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9905-1.html

标签:农机 通胀压力 缓解 出口 煤炭 严控

上一篇:中国第二艘液化天然气船“大鹏月”交付船东
下一篇:乌鲁木齐煤炭临时限价顺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