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临湘:把握三农政策机遇 加快推进农机发展
2008-10-23   来源:湖南省农业机械管理局   

  今年来,湖南岳阳临湘农机局认真践行“两个忠诚”,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农机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全市农业机械发展到5.8万台(套),农机总动力发展到59.1万千瓦,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67亿元,涌现出1506个农机大户,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8%。全市农机化工作逐步从困境中走出来,一个管理规范,依法行政,作风优良,团结务实的农机队伍开始形成。
  
  一、依法落实监理职能人员移交工作
  
  在职能移交中,注意抓好了各项基础工作,做到了五个到位,确保移交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宣传工作到位。该局认真抓好移交文件的宣传贯彻,多次召开党组会和干部职工大会确保整个移交工作公平、公开、公正,树立依法移交,依文移交的大局意识;二是政策落实到位。把住移交人员的年龄、文凭和编制性质的初审关,编制政审,体检,考试,综合审查各关口分别由相关部门部门把关,严格规范操作程序;三是思想工作到位。对干部职工中发现的一些思想波动,及时了解沟通和化解矛盾,消除思想情绪和思想包袱,努力维护移交工作秩序;四是管理工作到位。在移交工作过程中严肃工作纪律和财政纪律,做到人员不散,思想不乱,纪律不松,确保移交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两不误”;五是责任分工到位。市政府成立协调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副市长任副组长,并从市人事局、编委、公安、农机局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各部门各司其责,密切配合,保证了顺利移交。
  
  二、依规建立新的安全监理业务运行机制
  
  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管理职能移交后,体制转变,人员更替,业务更新,该局建立了新的农机监理业务运行机制,重点以运输机械的路面监管为主,转向对所有农业机械的全面监管,转向乡村,田间性作业场地的源头管理。广泛深入开展“文明监理、优质服务”活动,规范了农机监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水平。
  
  一是启用新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登记书及驾使人牌证”,在2008年6月30日前完成现有机车和驾驶人的牌证换发及检审工作,上半年共办理审验驾驶人487人,年检换牌731台。
  
  二是机车登记严格按目录上户,严禁违规在异地上户发牌,按照要求至6月底,全市共办理新拖拉机入户62台。
  
  三是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把这项工作作为完善农机安全管理,强化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
  
  四是加强监理装备建设。该局在克服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配齐了办牌、办证所必须的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塑封机、数码相机、复印机等设备,顺利地实现了监理业务网络办公。
  
  三、强化农机安全生产为建设和谐临湘服务
  
  生产必须安全,农机也不例外。为了认真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深入落实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和“百日安全督查”活动的各项工作要求,有效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的发生,促进农机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为把安全生产真正落到基层,落到实处,为建设和谐临湘服好务,该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订出了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是把安全生产列入局属单位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在农村主要体现是农机安全生产,因而该局克服了唱“独角戏”的形象,形成政府牵头,部门联合,上下联动格局,造成狠抓安全生产的氛围。五月份,局安全办监理所、检测站会同安监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日安全生产督查,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生产责任制、拖拉机非法载人载客、黑车非驾等情况进行安全督查,对全市14个农机加油站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切实抓好市、乡、村三级安全体系建设。现在市级农机安全机构,人员比较健全,乡镇农机安全员工资无保障,活动无经费,办公无场所,因而不能安心农机工作,六月份开始,该局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解决每个乡镇至少1名农机安全员的事业编制,给予一定的办公经费及办公场所,从而确保乡镇农机安全体系建设。同时按照农业部和省农机局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要求建立了7个“农机安全示范村”,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
  
  三是全力提高农机手的素质。该局把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当作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5月13日,举办了由市公路局协办的各乡镇公路站站长及农机驾驶员培训班,共发放学习资料1600多本,宣传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生产技能,从而提高了机手安全、保险意识和操作水平。
  
  四、积极组织协调,确保农用柴油供应
  
  4月份,很多机手打电话到局里反映油站无油可加,机械根本无法下田。为了确保全市农机作业、农业生产顺利开展,局党组织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应对农业机械“油荒”现象,一是加强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局党组成立了农用柴油供应领导小组,积极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反映农用柴油供应现状。5月份,市政府召集农机、商务、石油供应单位,就农用柴油供应问题进行专门协商,先后对各乡镇下拔了200多吨农用柴油,缓解了农机用油燃眉之急。二是加强对乡镇农机加油站柴油供应监管,局办公室下文规定乡镇农机加油站应加强对农用柴油管理,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农忙专用柴油供应方案,确保农业机械优先供油。
  
  五、明确责任,认真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
  
  2008年上半年,该市获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0万元,为把政府的购置补贴资金真正送到农民的手中,该局积极做好基础工作,注重四个环节,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一是明确购机补贴工作责任。4月份召开购机补贴工作会后,该局及时成立了购置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目标任务和奖罚措施,并认真开展政策宣传,确保购机补贴资金全部用在农民身上。(二)加强对补贴机具的管理与服务。该局认真做好经销商和购机户之间的衔节工作,督促销售商履行“三包”承诺,并派专人及时核实购机情况,对享受补贴的机具进行统一编号,在机具显要位置喷上“国家购置补贴机具”字样。三是确保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落到实处,通过拉横幅,贴标语,在电视台打广告,认真开展购机补贴政策的宣传工作,共写宣传标语500多条,拉横贴70多条,电视广告10多次,确保了政策落到实处,到六月底截止,全市共销售购置补贴机具910台(套)累计共完成购机补贴资金102万元(到7月底,已经完成了补贴资金180万),直接拉到全市购机消费347.2万元。
  
  六、积极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为了使组建的农机合作社不走过场,切实让广大农机户受益,该局非常注重对合作社的管理,强调向管理要效益,强调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管理合作社。
  
  一是加强系统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合作社运行质量的好坏,人员素质的高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该局集中精力,坚持以会代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骨干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相结合,分期分批对重点村干部、合作社农机手、社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合作社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是因地制宜,合理制订章程。结合各合作社的实际情况,督促合作社自愿民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章程,按责权利的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加强督导,完善管理体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深入到拟建村,从组建模式,章程制定,机构设制,管理模式,运转程序等方面帮助村委两个班子逐项研究,最后交全体社员审议,使合作社在建立之初就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行,在组织形式上,指导合作社根据自己的特点成立社会大会 和董事会、监事会,健全内部组织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在内部管理上,帮助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建立资金管理,民主决策等一整套民主管理规章制度。在运行方式上,帮助合作社建立“六统一分”的生产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收割,统一销售,分户管理和收益。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8833-1.html

标签:农机 推进 发展 加快 机遇 三农 政策 把握

上一篇: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迅速提升
下一篇:十年磨一剑――约翰迪尔6488玉米果穗收割机参加吉林省玉米收获现场演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