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傍晚,在海威钢铁厂的门口,停着十几辆等着拉钢坯的卡车,他们大多来自陕西西安。“车比以前少多了,鼎盛时期整个门前的广场都是等着拉货的车。”一位赵姓司机说道。
“车少了,货还装得慢,以前24小时就能装上,现在最少也得两天。这趟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三天两夜了。海威不景气,就好像是我们的车胎瘪了气,我们这些靠它吃饭的人收入减了一半多。”车牌号是陕E33985的司机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讲。
“跑一趟费了两趟的时间,现在运费还低,挣不上钱,我们就只能每天吃泡面。”
“吃泡面,住‘解放大厦’。”一位司机指着自己的“解放牌”重卡打趣地说,“大家夜里只能在卡车的驾驶室里休息,所以管这种‘旅馆’叫做‘解放大厦’。”
“依靠我们生存的有不少运输户,此次企业停产后,这些司机朋友受影响极大,很多人就都‘断炊’了,跑不下活儿,养路费还得照缴。”张鹏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
受影响的远不止是几个跑运输的散户,“在桑村周边有不少与海威钢铁厂加工程序或产品类型相配套的小型加工和铸造企业,它们平时就是依靠拾一些海钢的牙慧(看不懂)度日,这下海钢停产,对它们是一种打击。”朱俊强对《山西青年报》记者说。
在海钢的正门口,我们遇见了在此经营小卖铺的吴先生,他告诉记者,“因为海钢的停产,工人们都放假回家了,原来有几个依靠海钢做买卖的饭店、小卖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利润下降,甚至有的干脆关门大吉了。”
显然吴先生的小店是附近生意最好的,因为它紧邻的四厂是目前海钢唯一还没有停产的铁厂。即使如此,他的店铺营业额也比原来下降了近20%。
文水县患上了“感冒”
据了解,截至10月,海威钢铁厂今年只完成利税7000万 8000万元人民币,而去年全年海威一共完成利税达1.2亿元人民币。
重点企业巨大的财税缺口是促使之前文水县下调今年财政收入预期的重要原因。而当记者准备采访文水县县长王志强、主管工业的副县长郭建刚及县委宣传部部长王海蓉关于海威钢铁厂脱困事宜时,这些领导均以有会在身予以推脱。
而之前《山西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文水县县委书记王彤宇时,他曾坦率表示,“海威集团是确保文水县财政收入的重点企业,此次海威停产必将对文水县的经济造成极大影响。”
他同时也无奈地说:“在全球金融危机这种大环境下,很多时候我们也无能为力。”
11月13日,就在记者即将离开文水时,恰逢吕梁市发改委的工作组去文水检查工业经济工作,记者注意到,在工作组的行程单中并没有“海威”这个文水县第一利税大户的名字。
文水吧里的祝福
包括桑村在内的附近四五个村庄的村民们都是依靠在海威钢铁集团上班来维持生计的,然而现在工厂一下子停产了,许多村民都在为自己以后的出路犯愁。
刘金柱是海威的老职工了,自从8月份海威集团陆续限产以来,他就离开了那个自己熟悉的行业。“离岗以后心里多少有些空,没个干的,家里这老老小小的四五口人生活立马就显得紧了。”
“我也希望海威能够尽快地好起来,对那里毕竟是有感情的啊。”站在金柱旁边的村民接着说道。
在百度的“文水吧”中有一个关于海威钢铁集团停产的帖子,署名“一个在海钢混口饭吃的人”这样写道,“受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及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影响,海威公司从7月份经营开始限入困境,生产成本高于市场价,总裁李增虎为了养活我们这些人,咬紧牙关苦撑四个月,亏损达一个多亿,10月企业被迫停产,工人干部除留守人员全部放假。一个如日中天出产钢坯、线材200万吨的企业,一个纳税额占文水三分之一的纳税大户,就此落下帷幕。”
而在帖子之后的回复中,我们也从一些企业职工对海威钢铁集团的祝福中,感受到了这些人对于海钢的依赖,“希望他老人家度过难关”,“文水县财政有40%的资金是海威纳税缴的,还是盼的人家好些吧。”
规模巨大的复产计划
“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虽然面对困境,但是海威的员工们并没有丧失发展的信心,张鹏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我们并没有坐以待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我们正在内部抓降耗挖潜、加强管理的工作。”
在《海威钢铁厂2008年1 10月份运行概况》的说明材料里,记者看到,海威把能否有效降低成本看成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他们正在试图努力搞好炉料配比,降低焦比系数,提高工艺技术,控制吹氮损耗,改进喷煤技术。甚至专门成立了“企业节约总指挥部”,发动机关、后勤人员到已关停的原一铁厂、二铁厂进行捡废铁,清理残留矿粉的工作。这在一个煤、焦、铁类的私营企业鼎盛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对于一个钢铁企业来说,要想启动已经停产的高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高炉的再次启动往往需要动辄上亿元的资金。
虽然李增虎预计眼下的这场危机至少还需要五个月才能过去,但是他已经在开始酝酿一个规模巨大的复产计划了。
“两个亿,甚至是三个亿,无论是度过这个冬天还是恢复50%的生产能力,企业都必须准备出这么多的资金来。”张鹏告诉《山西青年报》的记者。
海威钢铁厂的董事长、李增虎长子李永其在接受《山西青年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想解决眼下的困难,依靠外界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据企业内部人士透露,11月李增虎已经为企业50%的复产计划筹集了1亿元的资金,如果一切顺利,企业有望在2009年元旦之前重新为四五座高炉点火,届时也会有1000余名工人重返工作岗位。
张鹏告诉记者,“企业现在已经储存了大约10万吨以上的印度铁矿石粉,这些矿粉来自于天津港,到厂价400元/吨,仅为6月份价格的57%,是专为复产准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