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10月,71家大中型钢厂亏损58.35亿元。其中,有42家企业出现亏损,亏损面达到59.15%。这也是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钢铁业首次出现月度亏损。中钢协常务副秘书长戚向东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困难时期,预计明年二季度会有好转的迹象。而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中央刺激经济的政策陆续出台,钢价企稳,市场恐慌心理逐步消除,大家信心开始恢复。
亏损企业亏损达77.74亿
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71家大中型钢厂工业总产值169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808亿元,利润总额-58.35亿元。出现亏损的42家企业亏损额达到77.74亿元。
1-10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73亿元,同比增长35.05%;实现利润总额为1268亿元,同比下降0.93%。
“我的钢铁”分析师徐向春认为,这个数字意味着本轮经济周期以来,中国钢铁业全行业出现月度亏损。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钢铁业曾经出现全年亏损,当时销售利润率为0.44%。2002年以来,钢厂开始复苏。2006年1月一度出现大幅波动,行业利润降至15亿元。今年10月份,也是中国钢厂最为困难的时期,而11月,由于原燃料成本大幅下降,钢厂压力减轻些。不过,对于大中型钢厂而言,只有等到2009年4月1日,高价长协矿消化以后,钢厂效益才能进入正常状态。
10月存货累计达4746亿元
中钢协的统计显示,1-10月,71家钢厂累计存货达到4746.36亿元,同比增长50.33%。其中,产成品库存达到1268亿元,同比增长45.3%。
10月数据显示,10月产成品存货金额比9月减少13亿元。不过,钢材成品存货为937万吨,比9月增加16万吨。
分析人士认为,上述数据表明,大中型钢厂库存达到21.7天。库存与销售比值达到70%;而5月数据显示,钢厂库存维持在12.9天,库存与销售比值为41.66%。而正常的钢厂库存应该在10-15天之间。
明年二季度有望好转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困难时期。”戚向东告诉记者,“国家已经采取了多项刺激经济的措施,大家对钢铁行业还是要有信心。钢厂的日子在今年四季度与明年一季度会比较困难,预计二季度会有好转的迹象。因此,钢厂明年下半年业绩好于上半年。”
联合金属网钢材分析师认为,近期对钢铁行业的利好政策不断,从关税调整、银行降息到最近的国家储备钢材传闻以及最近两天人民币大幅贬值,这些对钢材市场的信心恢复产生积极影响。
相关新闻:
中国钢铁业遭受十年来最严重低迷
调结构拓渠道钢企抱团谋变
编者按
以6月份为分界点,中国钢铁业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上半年钢企利润丰厚,下半年则急转直下,甚至面临着全行业亏损之虞。
究其原因,除了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减弱之外,铁矿石定价权的丧失、钢铁品种不够优化、销售渠道单一、部分钢厂产能落后……这些都是中国钢铁业的软肋,被长期的高速增长所遮掩,只不过在形势急转直下之后,暴露得更加彻底而已。
为了应付低迷行情,钢厂通过限产减产试图保价,但此举长期来看并非良策;此外,钢厂也针对各自实际“练内功”,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销售渠道;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措施出台后,中国的钢铁业也从中受益。
钢铁业是支撑大国崛起的基干产业,中国是钢铁大国,但更需审视短板所在,从这个角度而言,“寒冬”也是机遇,我们期待中国钢铁业全面回暖之时,将会更茁壮、更健康!
眼前的困难恰恰是提高产品档次的机遇。目前大跌的钢材产品多数是“大路货”,但“高、精、尖”产品仍有利润空间
中国钢铁业正在遭受十年来最为剧烈而深重的行业低迷。
今年的钢材价格犹如过山车,上半年猛涨,下半年猛跌。“我们认为钢铁工业赚取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结束。”南京钢铁集团总经理杨思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延续去年的升势,过了一段风光的“好日子”。钢材价格从2300元/吨飙升至6000元/吨,国内大小钢厂只要开工生产就能赚钱。但似乎“一夜之间”,中国钢铁业的“春天”就转入了“寒冬”:从6月开始钢铁价格一路狂泻,仅两三个月的时间全国钢价就从6月份的最高点均价6338元/吨降至一两千元/吨,跌破今年初的价格水平。
步入“寒冬”
国际金融危机无疑是钢材需求骤降的最大推手,对钢铁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钢铁产品出口的订单大幅减少。据海关最新统计,2008年10月份中国出口钢材462万吨,环比下降30.73%;1~10月累计出口5312万吨,同比下降1.2%。而中国家用电器和机械设备出口增速的下降也减少了对钢铁的需求。
不过,最糟糕的时候还没到来。钢铁企业普遍反映今年四季度出口订单下降50%左右,这意味着钢铁产品出口仍然面临下降的趋势。
国内市场也不争气。房地产需求占据钢铁消费的半壁江山,而今年商品房销售陷入低迷;另外汽车、造船等钢材需求量较大的行业也随着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而持续低迷。
“原来在市场波动的时候,如果钢厂价格有一定下浮就基本能够保证销售,但这次无论价格怎样走低,销售难度依然很大。”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总经理于勇透露。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此前也表示,纳入中钢协统计的钢铁企业中有23家9月份出现亏损,钢铁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也从今年上半年的7.6%下滑至1.4%。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更是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钢铁业在10月出现全行业月度亏损。
被动减产
“目前钢铁企业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存货已经很惊人。”兰格钢铁网钢铁资深专家陈克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根据钢铁上市公司公布的三季报,相当多的上市钢企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30%以上。在32家钢铁类上市公司中,仅有大冶特钢一家存货比年初下降4.59%,占上市公司一半以上的(17家)厂家存货比年初增长超过50%。其中长城股份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56%,南钢、广钢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40%以上,武钢10月份的厂内库存高达80多万吨,宝钢三季度的存货价值也达到521.4亿元。
为了缓解库存压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减产。从8月开始,国内一些中小规模的钢厂已经开始实施减产,主要通过调低高炉利用系数来减少生产,而一些小钢企甚至已抵挡不住生产钢材的高成本和低售价,开始停产。
到了国庆长假后的10月份,大钢厂也加入了减产限产的行列。北方的四家大钢厂山东钢铁集团、河北钢铁集团、首钢集团和安钢集团率先宣布从10月份起减产20%。这四家企业去年的钢铁产量约占中国总产量的16%。
随后,70多家国内大中型钢企都加入了“减产”大潮,最大减产比例达到50%,主要通过设备停产检修或者生产线技改的方式。
陈克新预计,如果按照今年9、10月份的平均月度产量推算,假设今后钢铁企业不再加大减产,明年中国钢材产量也不会超过55.5亿吨,同比降幅在5%左右,也是十几年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不过,也有钢铁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的行业低迷虽然已经使钢厂减产,甚至令小钢铁厂关闭,但对中国来说,如果形势一旦好转,很多小钢厂又会卷土重来,因此,利用这一时期加大钢铁业的兼并重组才是更理性的措施。
抱团谋变
通过限产保价的方法并不是钢铁企业克服当前困境最好的选择,除了被动地进行减产甚至停产,国内一些大中型钢铁企业也开始主动变革,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改进市场销售来寻找生存空间。
在设备检修减产的同时,大钢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却开始加快。“眼前的困难恰恰是提高产品档次的机遇。”于勇指出,目前市场上大跌的产品多数是“大路货”,一些“高、精、尖”产品仍然存在利润空间。比如唐钢近期就开发出了集装箱专用热轧钢板,以及中低牌号管线钢,在高强32系列船板表面裂纹攻关等课题方面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不久前,唐钢还作出决定,停止生产市场效益不好的三级螺纹钢等产品;重点做好管线钢、石油套管钢、汽车板和家电板扩量生产,加大热轧汽车类用钢品种的开发。
销售环节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由于国内的钢材市场拥有大量的经销商进行钢材贸易,钢厂生产的产品不用直接交给终端用户,而是卖给经销商。根据国家发改委对76家重点钢铁企业的统计,通过流通环节销售的钢材超过了六成。而如今,钢材价格的大跌已经使经销商们暂缓进货,采取观望状态,这也迫使钢厂开始转变销售模式。
“以前产品销售主要通过经销商,现在公司要变成两条腿走路,加大做终端用户的力度。”于勇指出,销售人员主动开发用户、寻找订单,同时也为公司科学、合理地组织产品品种生产提供了依据。
为了争取高端客户,首钢还成立了5个产销研团队,以加大高端客户开发,推销高端产品。而此前,首钢对最终用户的要求了解并不深,配套供给能力也不强。
首钢、邯钢等钢厂还计划投入巨资在各地建立多家钢材配送加工中心,而钢材配送加工中心作为国内钢材销售环节此前主要控制在分散的经销商手里,国内钢厂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后期剪切加工、配送等物流增值环节的供应链体系。事实上,钢材后期加工的利润率比钢材销售利润率更高,因为不同客户尤其是造船、汽车等高端用户拥有更多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