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持续趋弱震荡 钢价有望在二季度企稳
2009-05-06   来源:中国联合钢铁网炉料频道   

  钢价从2008年6月第一周创出历史新高后,便一路下滑,直到11月的第三周才止住跌势,最大跌幅高达42%。紧接着,钢价开始出现连续反弹,直至2009年2月的第一周结束,本次反弹幅度达到14%。从2月第二周起,钢价再次进入下降通道,到目前为止,钢价已经低于2008年11月的低点,这也是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的较低点。

  兰格钢铁网4月26日公布,此前一周,兰格钢铁综合指数为132.30,这是我国钢价在最近两个多月以来的一次小幅上涨。事实上,这次钢材市场价格经历冲高回落,是因为缺乏需求的支撑。

  短期钢价将持续趋弱震荡行情

  业内人士认为,短期钢价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库存的影响,表现为库存高时钢价有下行压力,而库存低时钢价有上涨动力。每年钢材库存的变化遵循一个基本的规律,即从前一年的年底开始逐步上升,到3月左右库存达到一年的最高,然后逐步下滑,直至5、6月份。从6月左右到年底前,库存基本在底部震荡,有时伴随小幅走低,今年也不例外。但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库存的绝对值创出近几年的新高,这是在行业景气度高的时期也没有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对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寄予过高的期望。在行业景气处于低迷时期,过高的库存对钢价的压力特别明显,从近期钢价重新走低并创出去年的新低可见一斑。

  据统计,社会钢材库存于3月初创出历史新高后,开始逐步降低。目前,库存总量为1022万吨,但仍比2006、2007、2008年同期分别高出267万吨、232万吨和159万吨。库存短期对钢价仍然有压力,但下降的幅度将逐步减小。

  因为季节性因素,下游用钢行业在不同月份用钢量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从而使得钢材产量在每月也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情况下,上半年钢材月度日粗钢产量呈现逐月增长趋势,下半年表现出先降后升的态势。按照这一规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钢材日粗钢产量可能继续上升,从而对钢价造成下行压力。

  除此之外,钢价与产量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关系。钢价于2008年6月见顶后开始回落,这是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出现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现象。钢价的持续下跌,使得钢铁企业不得不减产,连续的减产也使供求再次达到平衡,钢价触底反弹。当钢价持续反弹后,钢价对产量又起到主要作用,产量出现持续回升。目前,钢价反弹见顶后已经回落一个多月,那么钢材产量理应跟随回落。只有当日粗钢产量下降到130万吨以下,钢价才有可能企稳回升。

  中期钢价可能在成本线附近波动

  从较长时期看,钢价仍由供求关系决定。在需求方面,主要考虑出口和房地产行业,以反映下游需求是否全面复苏。

  1~3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14万吨,同比减少54.87%,回落幅度进一步加大,今年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累计进口钢材323万吨,同比下降22.73%,下降幅度远小于进口下降幅度。1~3月,累计出口钢坯为零,而进口钢坯为90万吨,同比增加17倍。

  世界银行最近再次下调了2009、2010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从2008年底的0.9%和2.3%下调到-1.7%和2.3%,分别下调了2.6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以反映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经济的持续低迷也将影响到各国对钢材的需求,从而进一步恶化我国钢材出口的环境。

  同时,房地产行业投资的大小决定了行业用钢的多少,但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2008年7月开始呈现逐月下降趋势,预计未来几个月房地产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仍不容乐观。

  另外,一些行业也出现了有利于复苏的迹象。如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11月份见底,已经连续四个月回升,部分指标已经超过50,说明经济开始有所复苏。相应的,一些行业的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等都有所恢复。

  最近一次的先行指标相对于一致指标提前了4个月,而反映宏观景气程度的先行指标已于2008年12月份掉头向上。据此乐观判断,实体经济最早将于二季度开始明显复苏。

  尽管在4万亿元投资的刺激下,宏观经济开始有所好转,但一些主要用钢行业的复苏还需要一定时间。这些利好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钢铁行业下滑的趋势,但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另外,相对于需求来说,接近6.5亿吨的粗钢产能明显过剩。在产能过剩、下游需求未能完全复苏和不减薪、不裁员的政治任务下,钢价只能围绕成本线附近上下波动。

  长协矿价下降预期高至50%

  2009年,长期协议矿价格的谈判仍在进行中,目前各方对于今年长期协议矿降价没有疑问,主要分歧在于降价的幅度,各方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由于不能承受高价矿石,主要发达国家的各大钢厂提出的铁矿石降幅也最大。欧洲钢铁企业认为铁矿石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并希望2009年铁矿石价格能下降至少50%。日本JFE钢铁公司此前曾表示,希望今年铁矿石长期供应协议价格至少跌至2007/2008年水平。这意味着,巴西铁矿石生产商必须至少降价39%,澳大利亚生产商降价在45%左右。全球第四大钢铁制造商韩国浦项钢铁则直接提出“至少降50%”,并要求在4月份就结束谈判。

  中国有关方面也指出,2009~2010年度铁矿石价格不应超过2007/2008年的水平,这也意味着铁矿石价格至少应下降40%。据了解,在新合约敲定前,中国钢厂已经按照去年合约价格的60%~65%支付了铁矿石货款。

  4月7日,根据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谈话报道,全球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力拓与亚洲钢铁厂的年度合约价格谈判陷入僵局后,力拓抛出暂时降价20%的提议。印度一矿业公司负责人则预计,今年的铁矿石基准价格将下降40%,现货价格将比基准价格低5%~10%。

  在投资银行方面,花旗银行预计铁矿石合同价格会下降30%,年度合约谈判可能还要等4个月才会确定。里昂证券亚太市场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称,预测今年铁矿石价格下跌30%,高于此前预测的20%。澳新银行则称,今年铁矿石年度合约价格将降40%,大大超过市场20%~30%的普遍预期。

  当前,长期协议矿价格、进口现货矿价格和国内现货矿价格之间存在着差异。2008年力拓的PB粉矿长协价为91.86美元,淡水河谷南部系统粉矿价格为75.55美元。目前,从澳大利亚到北仑港的海运费为6.24美元,从巴西到北仑港的海运费为15.58美元,澳大利亚和巴西铁矿石到岸价分别为98.1美元、91.13美元。而进口现货矿比澳矿协议价便宜32.7%,比巴矿便宜27.6%。长协矿价一般应该比现货矿便宜,以体现出供需双方互惠互利的初衷。按照这个逻辑,今年协议矿价至少应下降30%。

  另外,当前钢价已经回到了2003年中期的水平,仅高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3月之间的价格。而长协矿价格却自2003以来连续6年上涨,特别是2008年由于全球资产泡沫导致的非理性上涨更显得不合理,因此钢价理应回到2007年甚至更早些时候的水平。如果回落到2007年的水平,那么澳矿将下降44.4%,巴矿下降40%。综合来看,长协矿价格下降30%是底线,下降40%略微偏好,下降50%较为有利。下降35%以下对钢价影响不大,而45%以上对目前钢价将有较大下行压力。

  二季度行业有望实现微利

  2008年下半年钢价的大幅下跌,以及钢铁企业大量的高价存货,使得四季度全行业出现严重亏损。国内71家大中型钢厂四季度亏损477.37亿元,并呈现逐月递增趋势,2008年10~12月,71家大中型钢厂分别亏损58.36亿元、127.8亿元和291.22亿元。由于在四季度已经大幅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加之从12月份起钢价开始回暖,2009年1~2月钢铁企业的经营面取得了明显改善,1~2月71家大中型钢厂仅亏损12.5亿元,并呈现逐月递减趋势。

  但进入2月中旬后,钢价再次快速跳水。而铁矿石和焦炭等价格下跌速度相对较慢,并且当期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在前期购买,成本的降低相对滞后,从而使得吨钢的盈利能力缩小,3月吨钢盈利与年初相比减少500元左右(含税)。但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一季度还是取得了明显改善。

  同时,钢价的下跌也引起了包括铁精粉、焦炭等原材料价格的下跌。与3月份相比,4月份的盈利情况将有所改善。钢铁企业经历过2008年以来钢价大幅上涨下跌上涨下跌后,风险防范意识很强,对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方面都比较谨慎。随着钢铁企业的连续减产,钢价有望在二季度的后半段逐步回升,行业实现微利的目标有可能实现。

  相关报道: 提升竞争层次 钢价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李拥军

  当钢材价格波动过于频繁、波动幅度过大时,一方面要考虑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要反思是否是钢铁企业及钢铁市场自身的价格机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其实,产品定价的基础是供求关系,但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价格的制定往往与企业的销售渠道、价格策略、市场信息反馈、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约束及合作等多个方面相关联。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就要对影响价格的各方面因素予以充分考虑,使之协调有序地发挥作用,以此保证钢铁企业的既得利益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定价与市场价格不能脱节

  目前,许多钢铁企业往往把自己定位为生产单位,除部分特殊产品实行客户直供外,多数产品特别是建材类产品在市场流通方面过多依赖经销商、代理商。从厂家到终端用户手中产品要过四、五道手,这无疑延长了销售渠道,造成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在信息传递及共享方面的不对称。由于价格信息的传递因销售渠道过长而存在着时间上相对滞后的问题,因此厂家在得到市场价格信息上的迟缓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其对市场需求量的判断相对滞后于客户的需求。从经济学角度上讲,就是需求曲线与供应曲线的相交不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上,供与求存在着时间差,从而造成价格的波动。

  同时,钢材流通渠道的松散型运作模式,导致钢材流通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

  目前,绝大多数钢铁企业所采用的渠道方式是经销商模式,即中间商通过买断钢铁企业产品所有权的方式参与流通并获取流通利润。由于经销商对钢材实施了买断,钢铁企业对经销商买断产品后的销售行为难以约束与规范。由于钢材经销商是以获取流通利润为目的,决定了经销商自身存在着一定的投机色彩。而销售渠道过长、分销层次过多,更加剧了市场的投机色彩。

  在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条件下,价格的制定常与企业的市场竞争策略、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息息相关。从根本上讲,价格的制定是钢铁企业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完善钢铁市场的价格运作机制涉及到企业的内部管理及行业的宏观调控。

  改革营销渠道与预警机制

  钢铁企业要做到合理定价,就必须全面考虑客户的需求和影响客户需求的各种因素,努力实现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直接对话。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经销商对市场的影响力,才能减少钢铁产品最终交易价格中所包含的流通成本。

  缩短钢材营销路径的实质,是对钢材市场中流通利益进行重新的调整与分配。这意味着,钢铁企业要对自身的营销体制进行改革,意味着钢铁企业必须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相关的营销活动,其为此所增加的营业费用将从价格的调整中得到回报。

  同时,企业对产品进行定价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是对市场供求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因此,钢铁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的工作力度,这就要求企业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信息网络渠道。

  在掌握较全面市场信息的同时,生产企业还要尽可能地与产品的最终使用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心态和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在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及影响因素后对产品价格的未来走势做出较为科学的预测,对市场饱和而价格趋低的产品要控制生产,以防在供大于求时的价格狂跌。这就相当于建立起产品价格的预警机制,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

  协作与多元性战略待加强

  中国的钢材市场目前已初步表现出寡头垄断的结构特征,因此各钢铁企业集团之间应发挥自身的资源、区域垄断、产品及技术优势。通过相互协作与相互约束共同遵守一定的价格约定,共同引导市场价格的制定,避免在价格上的低层次恶性竞争,保护全行业的整体利益。

  从稳定价格的角度出发,钢铁企业需要与有长期合作历史的大企业集团客户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战略联盟,并尽可能地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一般表现为供货量的稳定性与连续性,以及结算价格的相对优惠与相对稳定。

  价格组成的多元性是指企业对自己的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的定价给予区别对待,使同类产品的价格组成上呈现出层次性和区域性。

  目前,多数钢铁企业所订的价格基本上是出厂价,本企业的同类产品在不同区域的价格制定基本由经销商来决定。这就使某些产品在市场需求突然大幅度增长时,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超额利润基本被经销商获得,同时造成价格在短时期内的大幅度波动。因此,钢铁生产企业可以在坚持原有出厂价格的基础上,更多使用到站价,以保证终端交易价格的稳定性,减少流通利润的膨胀度。

  产品细分将有效提升竞争层次

  钢铁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而钢铁工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及科技进步,又要求某一个钢厂要向产品专业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对自己产品的市场定位要准确。

  准确的市场定位建立在准确的产品细分基础上。通过产品细分一方面可在该产品的开发与生产上形成企业自身的质量、技术和产量优势,另一方面可实现产品的市场差异化,并对所确定的细分市场进行全面渗透,形成局部相对垄断优势。

  最高层次的产品细分是生产企业参与产品相关行业标准的制订,通过设置技术壁垒,在某一产品区域、某一产品应用领域形成自己的绝对垄断优势,从而达到控制该类产品价格的目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如果大型钢铁企业能采取这种做法,将有效促进全行业竞争层次的提升以及整个行业竞争力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7436-1.html

标签:农机 二季度 企稳 有望 钢价 震荡 持续

上一篇:钢材:过剩产能淘汰,刺激钢价上涨
下一篇:莱芜市积极引进先进适用性大蒜收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