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山东省昌邑市农机局坚持从农民需求和社会要求出发,以推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为总抓手,本着“科学发展、农民受益、社会进步、政府满意”的宗旨,积极办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效助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一是保护性耕作技术逐步深入民心。2004年,昌邑市以落实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项目为契机,在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大力推广示范保护性耕作技术,采取全方位宣传、分片包干抓落实、合同管理、对乡镇落实考核指标等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发展示范带头户,认真培训农户和农机手,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科学改进和完善技术流程与机具性能,使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全市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实现了老百姓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被动应用向自觉应用的转变,实施面积逐年扩大,效益逐年增加。目前,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遍及全市8个镇街,面积达10.8万亩,平均每亩节本增收100余元,每年为农民增收节支1000多万元。
二是玉米机械化应用技术大幅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2003年,昌邑市市农业机械推广站以落实山东省财政厅《玉米机械化应用技术推广》项目为切入点,积极试验、示范和推广玉米机械化应用技术,一方面携手山东理工大学、福田重工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玉米联合收获试验与技术研究,探索适合当地玉米机收的高效途径。一方面实行玉米联合收获机购置优先补贴措施,提高农民购置的积极性,增加全市的保有量。自2005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共补贴玉米联合收获机259台,使全市保有量达到326台。同时,积极召开各类玉米机械化应用现场会,加快玉米全程机械化进程。本着“让农民有机用,让机手挣到钱”的原则,为机手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跟踪服务等全方位服务,提高了农民应用玉米生产机械的积极性。实现了技术应用的大跨越。全市玉米机收率由2003年前的不足5%发展到目前的56.4%以上。玉米直播面积由2005年的29.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51万亩,玉米秸秆还田技术达到基本普及的程度。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有效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是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丰富了农民的增收致富渠道。针对全市大姜、土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状况,昌邑市农机部门立足农民需求和促进全市农机化发展,坚持科技带动、不断创新理念,组织专人经过不懈钻研、设计与试验,于2008年研制出全市第一台大姜收获机,并进行了有效的示范推广,极大地激发了姜农的兴趣,做到了“农民盼啥就生产啥、推广啥”。为降低姜农的劳动强度,促进全市大姜种植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积极联合有关生产厂家组织召开薯类、大姜生产机械化现场会,让农民充分认识和了解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为农民创收开辟了新渠道,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老百姓的欢迎。在今年6月25日召开的全市薯类(大姜)生产机械化作业现场会上,当地的老百姓感慨地说,“农机局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需要什么他们就推广什么,我们想什么他们就干什么,真正把工作做到我们心坎里了”。
近年来,昌邑市农机部门为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兴机富民的能力,建立起以市农业机械推广站为主导、镇(街道)农机站为纽带、村级机构为主体、示范带头户为驱动的四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为更好地促进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