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海农场把发展专业合作社、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农场经济、促进职工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来抓,把引导和扶持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使专业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提高了全体社员的收益。黄海农场连续三年被江苏省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黄海农场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是垦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中较早进行工商注册的合作社之一。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是职工在自愿基础上成立的,以服务社员为宗旨,以维护社员利益、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以服务经营为纽带,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积累的形式,坚持入社自愿、民主办社、对内讲服务对外讲盈利。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了工商注册,制定了本社的章程,从总则、社员、组织、职能、财务、解散、附则七个方面进行了规定说明,成为合作社服务,经营活动的行为准则。截至去年底,我场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大棚190多栋,占地近300亩,带动近400人就业。人均近1亩大棚,占收入的90%,大棚蔬菜产业成为我场部分职工的主要经济来源。我场大棚蔬菜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韭菜、西瓜、香瓜、黄瓜、芹菜、大白菜、西红柿、番茄、辣椒等。产品远销广东、深圳等地。发展态势良好。2011年,共生产各种蔬菜瓜果120万斤,参加大棚种植的职工蔬菜总收入500多万元,人均年纯收入达2.9万元,涌现出一批亩收入达1.4万元以上的典型示范户。
该农场在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创建中,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其一是农场牵头,基层主推,注册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二是农场指导、协调、扶持、职工自愿参加、由有关部门、或职工注册成立其它专业合作社。该场致力于把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培养成带领职工致富的领跑组织。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促进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组织健康发展。农场党委领导重视是发展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前提和保障。场党委把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列入工作议程,明确专人负责落实。成立了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导班子,安排专人负责,办公室设在农业中心,专门从事农业合作经济合作组织工作。09年以来,该场组织合作社的会员外出参观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带领职工种植大棚蔬菜。把发展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二是干部组织,职工参与,扶持引导,理清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近年来,该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涌现出了一大批产业大户。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产业缺规模、有经营缺效益、有思路缺出路的"三有三缺"问题依然存在。在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出现了"干部带头致富的多,带领职工致富的少;基层组织一般性号召的多,进入市场跑销路、抓订单的少;在带头致富的形式上低层次的多,高层次的少"的"三多三少"问题相对突出。针对这一情况,该场从2009年年初,由农场牵头成立了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致富能人为主体,以技术干部为骨干,公开推选致富能人担任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组织、领导同类产业的产、供、销等经济活动,为职工搭建兴产业、奔小康的平台,走出了一条"干部带头、能人带动、市场驱动、产业支撑、项目扶持、机制保障、利益连接、致富职工"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三是能人带动,市场驱动,产业支撑,找准扶持发展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支撑点。该场按照一个产业组建一个合作社,一个项目寻找一批能人作支撑的原则,围绕做大做强蔬菜、养殖等主导产业,找准优势,分类组合,整合人才、资金、技术优势,扶持和创办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社或协会,有力地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发展。一是能人带动型。由"技术型"能人、"经纪人型"能人、"产业型"能人率先发起,让致富能力、带富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率先成为产业带头人,在产业发展中吸引职工参与,并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让致富能人和干部每人带动一个农户,确立了"能人+职工"型的专业合作社的基本组织形式,发挥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如渔业养殖协会、猪业养殖协会。二是市场驱动型。该场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把产业发展与市场有效对接起来,延伸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发展的链条,在提升经营效益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三是产业支撑型。全场各级组织在扶持创办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同时,还成立了江苏桂花鸭养殖合作社、黄海农机合作社等。以这些基础产业为依托,生产区和大队两级组织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进市场、找客商、促营销,吸引周边地区客商前来交易,增加收入,充分发挥了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运作机制逐步完善,服务内容不断扩大。在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发展中,他们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完善"的工作思路,重点在建立章程、组织机构、财务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使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发展得到了显着改善。使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机构、有组织章程、有管理制度、有经营经验等管理措施。与此同时,对苏垦田园合作社的社员自建一个氧化镁大棚奖励2500,一个钢架大棚奖励5000元,解决了资金困难。我场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服务内容已经从单纯的生产环节扩大到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从提供生产、销售、加工、仓储等单项服务,发展到提供技术信息和实行产加销综合服务。
黄海农场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新农场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首先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逐步发展壮大,给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带来转机。一方面,将千家万户连成一片,变小生产为大生产,具备了营造大市场的实力和组织充足货源的能力,形成了产量优势。与过去职工单枪匹马闯市场相比,经过整合的资源优势产生了巨大的市场优势,促使农产品迅速、高价销售。销售问题的解决,反过来激发了农户的生产、种植热情,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又将职工与龙头企业连成一体,架起了生产、加工、销售的桥梁,延伸产业链,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如去年该场与山东合作订单种植菠菜和小松菜800亩,一年种植两季,菠菜每亩5000斤,小松菜每亩10000斤,除去近1000元的土地租金,1000元的人工工资,以及种子、化肥、薄膜、运输等成本,每亩地依然有1200至1400多元效益。目前,种植生产的精品蔬菜,因为价格便宜、蔬菜鲜美,在市场短短1个多小时便销售一空。使参加种植的菜农每年盈利3万元,最高的年盈利6至7万元。
其次农场牵头,成立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社。在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该农场组织以"干部引导、个人投资、自负盈亏、统一销售、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基地运行模式,重点对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同时我场还协调财务部门为会员提供小额贴息贷款160万元,以提供资金支持,解决了资金困难,推动了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今年,我们与太仓市台湾独资企业签订1000亩刀豆种植协议,我们采取以生产区为单位种植管理,将管理点下沉到生产区,以种植大户和能手为主,加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技术人员指导力度,确保职工增产增收,进一步巩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农技人员"的种植模式,使菜农和企业通过紧密合作来实现双赢。目前我们与菜农签订了种植协议,明确了收购保护价,实行订单种植。而且"绿色生态、循环间套、提高复种"是刀豆产业的显着特征,我们在春秋两季都种植,刀豆生理周期短(90天左右),生产技术简单,田管耗时少。春季青刀豆一般在3月中下旬选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6月下旬采收结束,其间在6月上旬播种甜玉米,8月上旬在玉米脚下间种秋季刀豆,能起到荫蔽刀豆幼苗和防雨水冲刷的作用,11月刀豆收获结束,10月中旬育榨菜,至次年3月收获。春秋两季青刀豆亩产量在1.2吨左右,甜玉米亩产量在1吨左右,榨菜亩产量约1.5吨,这种"豆、玉、豆、榨菜"的循环种植模式可实现亩产值4000元,经济效益是单一种植粮食的3倍。使未加入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的菜农都一直踊跃要求加入合作社。
第三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组织动员作用,依据龙头企业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他们围绕优势产业发展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目前,苏垦田园专业合作社在全场已形成规模化的农产品基地。去年,该场七生产区蔬菜专业合作社共种植大棚蔬菜50亩,现已发展蔬菜大棚40个,其中有20个韭菜大棚,每个大棚占地1.2亩,共种植28亩韭菜大棚,每年年前割两刀、年后割两刀,每亩产韭菜600公斤,当时的市场零售价每斤3元,批发价每斤1.8元。全部按批发价计算,每个大棚毛利润在10740元,除去成本2740元,(有绝大部分大棚成本在当年已经扣除了)每亩大棚可盈利8000多元。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帮菜农统一订单、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解决了农场"包"不了、部门"统"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问题,职工、超市、消费者从中都得了实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