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供需等基本面可能是决定未来国际油价走势的更关键因素。进入倒计时的美国“财政悬崖”是影响国际经济走势和国际商品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的复苏远比二战后任何一次复苏要缓慢得多。为提振尚显乏力的经济,也为了防范2012年年底“财政悬崖”引发的冲击,美联储推出第四轮量化宽松。然而,量化宽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债务“去杠杆化”问题,还可能使全球经济复苏更加艰难。深处动荡之中的国际油价,因受欧债危机和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拖累,2012年以来涨幅有限。展望2013年的国际油价,货币与需求到底谁主沉浮?
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一次次地触及货币宽松的政策底线。美联储在不到三个月内,连续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根据计算,和QE3加在一起,2013年美联储将一共购买1.02万亿美元长期债券。在其当前持有的884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基础上,将增加持有5400亿美元,这样看来,流动性规模仍不可小视。
2008年雷曼兄弟肇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以每年500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相当于美国GDP的3.5%,几乎抵消了2008年以来1/3的政府预算赤字。然而,全球却不断承受国际油价及大宗商品等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
不过,本轮量化宽松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除了几轮量化宽松的政策边际效益越来越小之外,我们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经济增长、供需等基本面可能是决定未来国际油价走势的更关键因素。进入倒计时的美国“财政悬崖”是影响国际经济走势和国际商品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
首先,出于维护美国经济利益的考虑,美国两党在各自立场上已有所软化,很可能是要么民主党在减赤方面有所妥协,在削减国防开支和社保开支方面做出一些让步,要么共和党在增税方面有所妥协,同意调整税率并对富人征税,或者继续提高债务上限。然而,根据两党的行为轨迹,每项方案的出炉都是长时间博弈的结果,尽管绝对的预算僵局可能避免,但面对“跛脚”的政治体制,“财政悬崖”在短期内得到实质性解决的机会甚微,这必将影响到国际油价的走势。
其次,发达国家对债务融资高度依赖,短期融资紧张压力持续存在。事实上,在资产负债表式衰退情况下,货币宽松刺激只是“缓兵之计”,很难彻底逆转债务危机所带来的巨大阻力。截至目前,发达经济体政府债务融资升至10.4万亿美元,其中短期债务占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总发债比例的44%,这使得发达国家越来越形成对债务融资的高度依赖。
2013年,除作为债务风险高发区的欧洲和因面临财政悬崖风险的美国之外,日本也将步入还债高峰期。据彭博社统计,2013年日本的到期债券(包括国债、金融债、CPI挂钩债等)本金高达1.98万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超过45%,债券利息为1139亿美元,未偿还贷款1071亿美元。在短期内无法靠增长解决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主要经济体仍不得不继续艰苦的融资斗争,国际油价受此影响波动性可能随之加剧。
再来看供需基本面,也由几年前的“紧平衡”转向“宽平衡”。近几年,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石油需求均呈负增长态势。而2012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石油需求增速也在大幅放缓,特别是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约40%的中国经济由快速增长期转向中速增长期,石油需求趋于稳定增长。曾经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的美国,石油需求量和人均能源消耗量正在持续下降。近年来,美国能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加之经济衰退引发的消费乏力,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已由2005年的9.4亿吨下降至2010年的8.5亿吨,降幅达9.5%,为10年来最低需求水平。国际能源署、欧佩克和美国能源情报署对2013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的最新预测分别为增加80万桶、77万桶和89万桶,分别增长0.9%、0.9%和1.0%。
根据EIA预计,2013年欧佩克原油剩余产能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预计达到310万桶/天,略高于过去十年平均约270万桶/天的水平,剩余产能保持较大规模有助于稳定国际市场油价。主要发达经济体石油商业库存仍将比较充裕。2013年OECD成员国商业石油库存平均约为26.8亿桶,可满足OECD成员国59.3天左右的需求,仍处于过去五年平均水平的上限附近,再加上美国页岩气规模开发形成的能源供给替代对国际原油价格形成的抑制,2013年国际油价如前些年爆发式增长的可能性并不大。
(作者为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