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江苏省构建与“两个率先”相适应的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2013-02-21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单业才)    

  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根据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实施201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8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均比2010年翻一番的“两个倍增”计划,开创苏南现代化创新实践、苏中深化江海联动、苏北加快振兴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

  落实这些与时俱进丰富“两个率先”目标内涵的新举措新任务,离不开能源这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支撑。而江苏是资源小省、用能大省,优化能源发展方式,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对于推进“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江苏能源供需总体形势分析

  2012年江苏人均GDP已率先突破1万美元,总体迈入“中等富裕地区”行列。苏南、苏中、苏北人均GDP已分别达14600、9200、6000美元。其中,苏南已进入工业化后期,肩负着率先完成工业化、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任;苏中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转型期;苏北仍处于工业化中期。

  在全省“倍增计划”实施、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和沿海开发列入国家战略的带动下,预期未来10年江苏经济仍能保持8~10%的快速增长。预计到2017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6700美元,苏北地区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2020年人均GDP达到22480美元,按2000年价格计算超过1万美元,标志着江苏整体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表1 2012年江苏分区域经济指标

  注:本表数据系非正式公布数据,为估算值

  表2 江苏分区域人均GDP预测表(当年价/2000年价)

  目前,江苏经济发展处在全面工业化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同时也处于城镇化的加速期,形成了能源需求增长的基本驱动因素。一方面,江苏2010年的人均能耗分别比日本、韩国低41%、56%,人均用电量分别低39%、48%,反映出能源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另一方面,根据《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将实施能源消费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制,江苏必须通过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以更少的能源消费支撑“两个率先”。

  预计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13~2017年年均增长4.7%,2017年达到3.62亿吨标准煤,人均消费4432千克,仍普遍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万元GDP标准煤耗在2012年基础上下降19%;2030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6亿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5543千克,接近日本2010年水平。从现在至2017年的5年,是江苏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型的关键期,能源需求增长快,供应压力也更大。

  表3 江苏省能源消费水平预测

  二、主要能源品种供需形势分析

  江苏省一次能源匮乏,环境容量紧张。能源需求结构优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是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例,加强天然气、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利用,构建“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体、二次能源以电力为中心”的多元化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一)煤炭

  预计江苏煤炭消费比例2015年下降至68%左右、2017年为63%左右、2030年为53%左右。尽管比重逐步下降,但消费总量仍将由2010年的2.7亿吨缓慢增加至2015年的3.2亿吨左右,之后维持不变至2020年。随着洁净煤技术的进步,煤炭也将逐步改变“劣质能源”的形象并更加绿色、低碳。需重视的是,由于天然气、区外来电等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煤炭还将承担起重要的“备用能源”角色。

  表4 各类能源占总消费量比重预测表

  预计到2017年,全省93%以上的煤炭(约3亿吨)需要从外部受进,而输煤能力在2.8亿吨左右,略显紧张。应进一步完善铁路、水路运输体系,在沿海、沿江地区建设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尽可能提升煤炭储运能力。积极开拓海外、省外煤炭资源,形成煤炭来源多元化格局。

  (二)天然气

  2010年,天然气在江苏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仅为3.54%,远低于世界平均24%的水平。预测江苏天然气消费比例将快速上升,2017年达到350亿立方米,占能源总消费的13.8%;2030年达到700亿立方米,占能源总消费的16.1%。

  江苏天然气几乎100%依靠省外调入,应发挥现有西气东输I、II号线和“川气东送”线、冀宁联络线的作用,加快建设西气东输III号线等工程,积极引入海外LNG资源,努力形成多气源、多形式供气格局。此外,应积极稳妥推进省内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

  (三)石油

  江苏是石油化工大省,石油需求量在近10年预计仍将持续增长。预测到2017年、2020年全省原油消费总量分别达到3800万吨和4200万吨,之后稳定在4200万吨的水平。

  而江苏省石油产量仅能维持年产150万吨左右,90%以上需从省外调入,因此,需扩张原油接卸能力,新建连云港、南通等大型原油泊位;加快日照、连云港-仪征“Y型”原油管道建设进度,实现原油输送管道化;加快金坛、连云港等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将石油战略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

  (四)电力

  电力是优质的二次能源,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预计未来20年,江苏电力需求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其中,2017年全省用电量达6700亿千瓦时,2013~2017年平均增长6.9%,弹性系数0.8;2030年达9900亿千瓦时,2020~2030年平均增长2.8%,弹性系数0.56;之后逐步稳定。

  2012年全省电源装机7530万千瓦,协议区外来电约740万千瓦。为满足用电增长需求,2013~2017年江苏还需净增约5300万千瓦装机或区外来电。其中,省内3100万千瓦(构成为煤电890万、天然气发电800万、核电200万、风电560万、抽水蓄能150万、生物质发电100万、太阳能发电350万)、区外来电2200万千瓦。测算2018年~2030年还需净增约4500万千瓦容量,其中,省内2500万千瓦、区外来电2000万千瓦。

  表5 江苏省电源装机结构预测表

  综上所述,未来20年间,江苏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将推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确保我省能源供应的关键,一是落实区外煤炭供应,提升主要运输通道能力;二是落实天然气供应,完善天然气管网;三是打破电力就地平衡传统思路,利用特高压技术实现区外来电规模的跨跃,构建“煤从空中走”的能源输送新格局。

  三、分区域能源供需形势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经验,能源需求在工业化前中期高速增长,工业化后期仍保持稳定增长,但弹性系数小于1;后工业化阶段能源需求增速下降,能源需求逐步趋于稳定。

  (一)苏南

  预计2015年完成工业化,在新兴产业、第三产业和居民需求带动下,能源需求仍保持平稳增长,至2020年后趋于稳定。预计2013~2017年年均增长3.1%,弹性系数0.37。

  1.电力。发电方面,重点推进燃气机组建设,2017年增加至1200万千瓦;除“上大压小”外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燃煤电厂;燃煤电厂全面实行脱硫脱硝改造。电网方面,加快南京北、苏州等特高压工程建设,增加500万千瓦区外来电。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促进电动汽车普及进程。

  2.煤炭。尽可能降低煤炭在本地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以电、天然气为替代能源,提升能源转换、利用效率。选择苏州、南京等地区,建设沿江煤炭中转与贮存基地。

  3.石油。提升城市成品油标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将区域中心城市周边的部分石油化工企业搬迁到沿海地区。加快扬子石化、金陵石化“油品升级”改造,完善成品油管网建设。在金坛建设石油存储设施。

  4.天然气。积极扩大天然气供应,完善天然气管网建设,提升接纳外来天然气(包括苏中、苏北LNG)能力。

  (二)苏中

  预计2020年完成工业化,能源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至2025年后趋于稳定。预计2013~2017年年均增长5.7%,弹性系数0.64。

  1.电力。发电方面,在沿江沿海地区建设一批大型煤电项目;加快南通海上风电开发;利用本地农作物资源适量建设生物质能电厂。电网方面,加快锡盟―泰州和淮南―泰州特高压建设,增加区外来电约1000万千瓦;加快沿海500千伏电网通道升压建设,满足沿海煤电、风电基地接入需要。

  2.煤炭。在南通建设沿海或沿江煤炭中转与贮存基地,降低煤炭供应风险。

  3.石油。保持本地油田稳定生产供应在160万吨左右;在南通沿海地区建设石油接收码头,扩大原油供应能力。

  4.天然气。加快如东LNG接收站建设,增加约4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完善天然气运输管网建设。

  (三)苏北

  预计2017年进入工业化后期,至2025年完成工业化,能源需求至2017年将保持高速增长,2018至2030年保持平稳增长。预计2013~2017年年均增长7.9%,弹性系数0.74。

  1.电力。发电方面,在沿海地区建设一批大型煤电项目。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加快连云港核电基地建设,力争2017年核电总装机达到400万千瓦;利用本地农作物资源适量建设生物质能电厂。电网方面,加快徐州、连云港特高压工程建设,增加区外来电500万千瓦,加快沿海500千伏电网通道升压建设,满足沿海核电、煤电、风电基地接入需要。

  2.煤炭。保持徐州地区煤炭年产量稳定在2200万吨左右。把徐州作为洁净煤示范项目建设与科研基地。建设沿海煤炭中转与贮存基地,降低煤炭供应风险。

  3.石油。在连云港地区建设石油接收码头,增加石油供应能力,完善原油输送管道和成品油管网。在连云港地区建设石化基地,提升本地炼化能力,优化生产地域格局。在沿海地区建设石油贮存基地,提升石油供应安全性。

  4.天然气。在盐城、连云港开展LNG接收站前期工作,完善天然气运输管网建设,为江苏提供多元化的气源。

  表6 江苏省区域能源需求特性预测表

  四、江苏省电力公司服务“两个率先”能源工作思路与举措

  江苏省电力公司上承各类发电企业和相关产业,下接广大用电企事业单位和城乡居民用户,将以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中心,主动服务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江苏构建现代能源供应体系。

  1.加大电网建设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快苏南电网转型升级。服务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升电网安全、可靠性标准,建设现代化电网典范。

  加快苏中、苏北电网完善。加快主要变电站布点和输电通道布局,满足地方用电快速增长和电源基地送出需求。

  加快配电网改造与建设。做好城镇化进程中配电网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升供电能力,全面提高供电可靠性,实现城乡供电服务标准一体化。

  2.构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平台,确保能源可持续供应

  加快区外来电引入。加快锡盟―南京北、淮南―南京北―上海、陕西―徐州―连云港、锡盟―泰州等特高压交直流电网项目建设,减轻江苏省燃煤运输和环境保护压力。

  推进省内大型电源基地接入。做好海上风电基地以及沿海一批大型常规燃煤发电基地、连云港核电基地的接入,增加江苏电力供应,促进苏北、沿海地区经济增长。

  促进分布式发电规模化发展。加强分布式发电与微网接入与协调控制研究,为分布式电源的规模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科学安排调度运行方式,确保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消纳。

  3.打造综合节能服务平台,促进全社会节能

  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形式,加强用户节能服务。扩大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范围,建设一批能效电厂示范项目。建设推广公共电能服务平台,提升能效服务网络影响力。

  加强需求侧管理,提升电力系统综合效率。加大电力蓄能、高效蓄电池等重点技术推广应用。完善峰谷电价制度,推行可中断负荷和尖峰负荷电价,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完善节能经济调度规范,深入开展发电侧节能。强化节能调度,高效率大机组实现以可用率安排发电量。进一步完善热电联产监测系统,促进提升发电侧能源转换效率。

  4.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美化江苏环境

  加强发电监测系统建设。通过协助政府部门不断完善燃煤机组脱硫脱硝运行监测系统,加强对发电机组环保运行指标管理,确保机组的环保装置投入,减少污染物排放。

  减少电网环节环境影响。大力推进GIS、同塔多回线路等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减少电网设施占地。城市地区推广电缆、屋内配电装置,改善城市面貌。

  5.提升供电服务品质,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要

  满足用户差异化用电需求。建设优质电能质量供电园,提供高可靠性、高质量电能供应服务,树立优质电能质量供应标杆和典范。开展对既有工业园区电能质量的认证工作。

  完善便民服务举措。推进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充值卡、手机、有线电视支付等手段全省范围使用,为广大客户提供多样化的电费交纳渠道,满足客户随时交费的需求。

  6.搭建智能电网产业催化平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促进智能电网产业发展。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参与标准制订,为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和技术支持。

  促进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新能源发电及智能配网实验室,研究解决分布式电源规模化接入关键技术问题,依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为相关产业提供产品测试服务。

  促进电动汽车行业发展。建设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推动电动汽车在更广区域和更多领域的规模应用。

  江苏省电力公司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精神,积极探索、开拓奋进,努力争当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排头兵,为保障全省能源与电力的可持续供应做出应有贡献。

  单业才 (作者为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3691-1.html

标签:农机 能源 供应 体系 现代 适应 构建 两个 率先 江苏省

上一篇:能源参考:多地酝酿提高天然气价 个别地方提涨0.7元
下一篇:山东能源:资源开发实现“七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