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我国去年进口7.4亿吨铁矿石 钢铁业净利降98%
2013-06-14   来源:证券日报   

  现货交易平台无法转移风险

  有分析人士表示,去年铁矿石的疯狂与必和必拓通过新加坡环球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GlobalORE)的爆炒脱不了干系,而这个平台也被看做是必和必拓为了实现铁矿石金融化发起的一次攻势。另外,该平台自今年1月16日开始试用的指数定价模式,更像是为“明争暗斗”多年的几家铁矿石价格指数提供了一个兵戎相见的战场。

  与新加坡交易平台相对应的是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这个被冠以“中国”字样的平台在去年先于GlobalORE正式上市。不过,运行至今,一直未达到产业人士期望的效果。

  去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等机构在京建立了“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并于2012年5月8日正式开业。这一平台起到了减少人为恶意炒作引发的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推动形成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大宗矿产品定价机制,促进铁矿石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但是,该模式属于产业内部一对一的交易,市场风险在内部循环,无法有效分散和转移,且受标准化程度低、市场流动性小和非集中撮合交易方式的限制,价格发现功能十分有限,而且成交也不活跃。2012年5月8日开业至2013年2月8日,总成交71笔,总成交数量819.15万吨,仅为目前港口库存的约十分之一,企业避险需求得不到满足。

  从实践来看,世界主要大宗商品定价机制都向期货化、短期化发展。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原油定价机制改革、八十年代初期铝定价机制改革,以及二十一世纪初动力煤定价机制改革,以及我国近些年推进的“合同煤”改革等,都表明长期固定的价格体系逐步被市场化所替代。随着未来全球铁矿产能的不断扩张以及新兴经济体对钢铁需求的不断增加,僵化、固定的定价模式,很难赢得生存空间。

  “只依靠现货市场,价格风险没有分散的渠道。”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在一对一的交易情况下,风险没有分散的可能。在供需平稳的情况下,价格风险只能通过产业链进行传导,如果矿价较低,则会使矿山亏损而使下游钢铁企业盈利;矿价升高,则挤压钢铁企业绩效而提高矿山利润;整个产业处于一种零和博弈的状态之中,一方的获益必然以产业链上对手方的受损作为代价,风险只是在整体产业内部不同的产业环节间相互传导。

  “总体来看,单一的现货市场无法提供一个有效的渠道,使得产业内部的风险转移到产业外部,因此,也不能够减少整个产业的总体风险。”他表示。

  价格的波动使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影响着我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据中钢协统计,2012年,会员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1亿元,同比下降4.31%;实现利润仅15.81亿元,同比下降98.22%。

  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安海轩表示,国内外的铁矿石交易平台都属于现货交易,但在运营模式和价格指数上有所不同。当前国内交易平台由于缺乏卖家而仅充当电子信息公布平台,影响能力较弱,缺乏卖方导致交易量较少,所以无法吸引三大矿山前来交易。

  国际衍生品市场竞争加剧

  铁矿石价格波动成为了中国钢铁企业经营难以回避的主要风险,国际钢铁企业是否面临同样的难题呢?其实并不然。金融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是以现货市场的需求为基础的,近年来,铁矿石现货市场发生新的变化,长协定价被指数定价取代,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产业客户避险需求强烈,同时渴望一种更加公正、客观、合理的定价模式。在这一大背景下,国际铁矿石衍生品市场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在2008年德意志银行推出全球首个铁矿石掉期合约之后,新加坡交易所、伦敦清算所、洲际交易所等相继推出了铁矿石掉期合约,印度商品交易所和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等也于2011年推出了铁矿石期货交易。国际市场争先恐后推出铁矿石衍生品交易正是为了抢夺国际铁矿石定价中心、争夺有强烈避险需求的客户资源。

  目前来看,仍然进行铁矿石衍生品交易的市场有新加坡、印度、美国和英国。其中,交易最活跃的是新加坡交易所的铁矿石掉期业务,其每月交易量从2009年的几百手上升到目前的三万多手(相当于每个月成交1000多万吨铁矿石)。

  目前,现有的铁矿石金融衍生品交易模式主要是两种,一是铁矿石掉期交易,二是铁矿石指数期货。

  掉期交易(swaps)是指发生在两个投资者之间的、“一对一”的、以某一特定资产为交易对象的、双方盈亏以特定资产未来价格变动为参考的交易模式。交易的标的资产既可以是金融产品,也可以是实物商品。交易的标的资产以合约(合同)的形式进行,如果交易的是实物商品,合约里面详细规定了交易的品质(规格)、数量、合约到期时间等;在合约到期时,双方需要进行履约;掉期的履约不是双方实际买卖相应的商品,而是通过计算买卖双方的盈亏情况,以现金支付的方式了结合约;计算双方盈亏的根据就是标的资产现货价格的变动情况;这就涉及到两个价格,一个是双方事先约定的买入(卖出)价格,另外一个则是按合同规定的参考价格(如某段时间内铁矿石指数的平均价格),两者之差就是掉期交易者的利得或损失。

  不过,掉期交易属于场外交易,没有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也没有统一的监管,交易双方通常是客户对客户或客户对经纪商“一对一”的交易另外,这些场外的衍生品标准化程度通常也不高,买卖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制定合约条款。

  由场外衍生品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市场加强了对场外衍生品的监管,有许多场外交易从“场外”走到了“场内”,交易还是一对一进行,但相关的资金结算等放在了交易所,即“场外交易、场内结算”。而且,许多交易所也推出了标准化更高的合约。现今交易活跃的铁矿石掉期交易,就是这种“新型”的模式。

  而指数期货是金融衍生品的一种,也属于场内的期货交易。与普通的商品期货相比,其交易对象是指数而非实物商品本身,所以,最后合约到期时通常采用现金结算,而非实物交割,这一方式下结算时选择的采集价是否合理易引起争议。

  此外,目前国际市场拥有影响力的铁矿石现货指数有环球钢讯(SBB)的TSI指数、金属导报(MB)的MBIO指数与普氏能源资讯(Platts)的普氏指数。其中以普氏指数较为主流。据业内人士介绍,普氏指数仅是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询价对象,咨询当日的成交情况或者对趋势的看法后,进行综合考量得出的一个估价,当天也可能没有一笔交易以该价格完成实际的成交。由于该指数价格采集过程对外不公开,买方对其公正性和透明性普遍存疑。

  与场外的掉期交易相比,场内的期货交易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买卖双方经过交易所系统集中撮合交易,这样使其具备价格发现功能的基础;二是标准化程度更高,一个商品通常只有一个期货合约,这样可使交易目标更集中,价格发现效率越高;三是具有统一的监管,投资者的非市场性风险较小。铁矿石掉期交易虽然实现了场内结算,但这只是降低了履约的信用风险,而其他方面的交易风险、监管风险等仍然无法和场内的期货市场相比。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2-62908-1.html

标签:农机 钢铁业 净利降 铁矿石 去年 进口 我国

上一篇:亚洲橡胶:6月13日TOCOM期胶1000GMT晚盘收市价
下一篇:5月份中国原油加工量增至3906万吨